戚玉秀指了指自己,说:“我有什么收入来源?”
她笑了起来,说:“我要是帮衬我大姐,我大姐才真是要吓死了。她会觉得我被人骗了。而且你信不?今天你买的东西,她也会送给我一些的。”
姜粤:“???”
戚玉秀语气里难得的带着几分得意,说:“我大姐对我最好了。”
姜粤笑了出来,说:“那你刚才不给钱?”
他们的东西,一部分是在供销社花钱买的,一部分是在黑市儿买的。
毕竟,没有票。
戚玉秀摇头,说:“给东西,是走礼,你给钱就说不清楚了。我们现在,钱财上的事儿还是谨慎的。而且啊,真要是给钱,他们估计就是收了也不会自己留下,保不齐都得送到公安局去。”
姜粤很是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但是她相信戚玉秀的话。两人在公社转悠了一天,虽然中间搞了一个小插曲,但是耽误时间不久,戚玉秀还带着姜粤去小树林溜达了一圈儿。
据说这里是他们镇里“约会”圣地。
好多个相看对象的,都选择这边呢。
不过姜粤只看了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树叶都掉了,光秃秃的跟秃毛鸡似的,有啥好的?
然而这里又是很好的。
虽然在戚玉秀看来,他们公社很繁华很大,但是姜粤不这么想啊,两个人逛到半下午,连黑市儿都见识过了,这才一起往回走。姜粤过来了几天,觉得自己也该回去了。
戚玉秀:“你是今晚回去?”
姜粤点头:“嗯,我不能失联太久的,不然我的经济人找不到我都得发飙。”
戚玉秀听了,说:“那我送你回去。”
姜粤双手合十,说:“我不能帮你抬煤球儿了。”
戚玉秀失笑:“你本来也干不了啥。”
这真是大实话了,姜粤念叨:“其实我是有点用的……”
不管咋说,戚玉秀他们都没有耽搁,回去之后,略作收拾就送了姜粤。戚玉秀可不敢让姜粤走山路,她一路将姜粤送到了山下,几个小孩儿也都带着了,一起在山下吃了晚饭才分别。
虽然姜粤去了一趟“错位时空的六十年代”,也走过那条路,但是却不知道,诀窍在宝珠身上。
戚玉秀虽然相信姜粤的人品,但是却不赌姜粤的人品,所以她并没有提这一茬儿,甚至没有提诀窍到底是什么。姜粤自然也没多联想,在她看来,这就跟虫洞差不多?
一个有心瞒着,一个不求甚解,所以大家倒是都没问题。
不过姜粤也跟戚玉秀说好了,稍后卖了邮票会给她换成金条。
至于说换成现金,她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毕竟戚玉秀跟他们不一样,她是苦惯了的人,就算是有钱也不舍得大手大脚,花钱十分的仔细,买东西更是不会去那种很贵的地方。
就说之前手里有钱,就花了很久。
所以姜粤不赞成他们卖了钱拿现金,她觉得,还是拿金条更好一点,也好藏。如果拿了许多许多的他们这个时代的现金,一旦有一天过不来呢。
姜粤把自己的分析说给戚玉秀听,戚玉秀再赞成不过了。
虽然姜粤在家事上十分不行,但是这些道理懂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看事情也想的长远。毕竟人的出身不同眼界也大不同。她只听戚玉秀说了一次也有可能再也来不了。
她就记在了心里,并且觉得戚玉秀他们不能在手里留太多现金。
戚玉秀记得姜粤的好的。
几人商量好了分别,此时超市还没关门,戚玉秀领着孩子过去买了一些吃食往回走,回到家已经九点多,几个小孩儿都困乏的不行,小孩子没有睡这么晚的时候呢。
姜粤走了,戚玉秀也放心很多,姜粤在,她是很怕家里来客人的。这要是有人,少不得要惹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烦。不过好在,大家还是忙着秋天的筹备,所以也没有空串门子。
不过三三两两的老爷们一起上山,少不得要说起今次的好事儿。而妇女同志们就更是如此了,戚玉秀是独来独往,但是一些结伴上山的,那肯定要讨论个不停。
即便是这个故事已经被大家嚼烂了,仍旧让大家乐此不疲。
每次说起,都是分外的激动。
村小学的学生,每人还领到了一只铅笔呢。
据说这也是人家捐赠的,他们村的村小学,并不仅仅是本村的娃娃,也有隔壁村子的。他们大队不是每个村都有学校,基本上没有学校的村子,孩子都是分散了上学,他们丰收大队不算是体面,所以外村过来的不多。可就算是不多,一个学校五个年纪,也有那么二三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