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_作者:金面佛(1252)

2021-04-28 金面佛

  到后面,主办方不得不再度启动限号政策,防止展销会场内发生踩踏事件。

  陈凤霞看着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自己都忍不住感慨。人类多脆弱啊,蝴蝶的翅膀威力多惊人啊,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事情,居然都能联动起来,造成江海楼市的火爆。

  房销会才进行到第三天呢,国家级媒体都过来报道了。有关部门更是积极肯定了江海市在促进房地产事业发展,以房地产为支撑型产业方面做出的成绩,号召大家都积极向江海市学习,好好发展房地产事业,拉动内需。

  这一片热闹中,陈文斌长吁短叹了一回自己错过了一个亿的悲伤。被阿爹训斥了趟,只好灰溜溜地继续回工地监工。现在砖头、钢筋、水泥甚至连沙子都有人捐,他要不加快进度干活,别说阿爹阿妈不放过他,一堆莫名其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建工的口水都能喷死他。

  除了他以外,同样没表现出多高兴情绪的还有郑明明。

  她只奇怪,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解决的方法大家都知道,非常简单。

  首先一点,就是不该拆她的小学母校,那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也还可以的正规学校。不仅不该拆,还应该以它为模板,在全市各个区都成立相同的学校,来分流从不正规的民工小学过去的学生。

  两步走就能完成的事,为什么这些大人兜了那么大的圈子,到现在也不触及根本呢?他们怎么就非要拆学校不可?

  陈凤霞摇头叹气:“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们学校就是地段太好了。”

  但凡位置再偏僻些,也许还能再存活两年。不过等到城市进一步开发的时候,它还是会难以幸免。因为柿子捡软的捏。每个人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郑明明喃喃自语:“那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吗?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家要怎么办?”

  陈凤霞想了想,不太肯定:“不知道,也许有后文。”

  这一次的也许应验了,大概是媒体的口诛笔伐太狠了,反正江海教育局终于扛不住,五一黄金周过后没几天,教育局就宣布不再要求工作单位证明以及户籍所在地乡政府证明无其他监护人的条件,只要求户口簿证明父母与小孩之间的关系以及小孩原先就读学校的证明,便可留在江海上学。

  就跟江海市一样。

  至于今年九月份应该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农民工子弟,通知中没有提及。

  这就是老人老办法,消化掉这一批小孩完事。

  江海教育局本来还指望新规定能让大家的骂声小点儿呢。结果没想到大家的胃口越来越大,反而将他们骂得狗血淋头。真是不公平啊,明明上元县教育局当初的条件也是这样,压根不打算还收外地的新学生。当时你们是怎么夸他们的,凭什么现在这样骂我们?

  没看到我们现在压力多大吗?有购房合同的家庭还好说,硬压着地段小学不收也得收。没购房合同的,所有的公立小学都在踢皮球,到现在也没人愿意收。

  我们如此焦头烂额,居然没人体谅。

  可惜群众不打算跟教育局讲这些道理,他们就是要教育局给个说法:凭什么不给人家娃娃上学?

  然后的然后,就是窗外的知了开始声声叫夏天时,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主动找到了陈凤霞,要求这所还在建设中的小学充当接收者,接收从民工小学分流出来的学生。




第374章 新时代新思路

  教育局过来的负责人姓张,跟着他的工作人员叫他叫张主任。

  鉴于主任这个官职跟书记,可大可小可上可下,说不清楚职务高低,所以陈凤霞也搞不明白对方到底能不能拍板说话。

  张主任倒是没跟她兜圈子,直接说现实困局。

  没有任何一所公里小学愿意接收民工小学分流过去的学生。有购房合同的,在学区范围内的还能勉强谈谈,哪种今天租这里明天搬到那里的,让他们怎么收?

  这些农民工狡猾得很,自家小孩不好好教育,基础差得根本没可能跟上正常小学进度也就算了;大人的心思全都花在玩鬼上面了。

  有伪造购房合同的,而且还不止一个。

  一开始学校没意识到不对劲,后来将这些预报名学生家庭信息输入电脑统一登记归档的时候,好家伙,怎么一套房住了两户人家?那肯定起码有一个是假的。

  结果学校再到房管局一调查,草泥马奔腾,两份合同都是假的!这些人为了上条件好的小学,就钻教育局新政的空子,找人造了假合同。你说但凡他们能把这智商用在正途上,至于连房子都买不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