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产妇的家人都笑嘻嘻,那位上了年纪的女人抱着孩子还亲个不停,口中喃喃说着什么。
这回小王大夫都不用人翻译了,她听的次数太多,早就懂了。真主会保佑他们的。
开玩笑哦,真主真能保佑的话,还要她来他们家给孕妇接生做什么?
唉,但是这事你是讲不通的。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对生活的看法不相同,你不能强求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不是。
小王大夫也就是抱怨两句,就洗手收拾她的产包,等到忙完了,她没有喝奶茶,而是接了哈密瓜直接开啃,完全没什么形象可言。
陈凤霞也没客气,同样接过瓜就开始吃的汁水直流。新疆的夜晚即便是夏天也带着凉意,可她刚才愣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实在需要吃点儿凉的压压惊。
只有穆总谢了奶茶,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里灌。
陈凤霞很想提醒她,这个奶茶虽然加了盐,可是热量值也相当可以,还不如吃哈密瓜呢。
可是看对方苍白的脸色,她估摸着见惯风雨的穆总此时此刻需要点热乎乎的东西补充能量。
吃完了瓜,小王大夫开始掏口袋,她摸出五张百元钞票递给端吃的给他们的年老妇人:“上学的钱,开学给古丽交学费。”
那年老的妇人说着什么,两个小小的孩子从外面进来,好奇地瞪大眼睛看小王大夫。
年轻的助产士伸手摸摸他们的脑袋,声音温和:“好好学习,将来会写汉字了要给我写信。”
陈凤霞瞪大了眼睛,等等,助产士这是在援助这两个小孩上学吗?有没有搞错,孩子都没钱上学了,他们的母亲怎么还在生?
第456章 一种几万亩
作为一个违法计划生育政策的妇女,陈凤霞同志本来是没立场说这话的。可是即便是上辈子她家穷成那样,孩子的教育也没松懈过啊。
她跟郑国强累死累活,不就是在给孩子挣学费嚒。
这家子好了,小孩都没钱上学,居然也有心情接着生,真是够够的。
小王医生已经援疆一年了,对当地的情况相对了解,倒没有陈老板反应激烈,她上车坐下就解释:“这边人的想法跟我们内地不一样。我一开始也觉得受不了,完全不明白他们怎么能这样过日子。但是他们很快乐,是真的快乐,能够为生活中任何一点小事快乐。这种快乐让我觉得我以前在意的那些事情是那么的肤浅,做人根本就没必要那么注重物质享受。”
好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模式。但是不上学这事儿在陈凤霞看来是不行的。她叹了口气:“这边孩子失学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
小王医生也搞不太清楚,因为她关心的是医学方面的问题。
“估计挺严重的。在这边,最受欢迎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医生和老师。大家受教育的程度都不太高。”小王医生叹了口气,“这事也不是我们能解决的,只能说看到了就伸把手。”
援疆干部有补助,钱不多,她都掏出来给碰上的小孩交学费了。真到了这边,好多时候都会被强烈的无力感笼罩。
比方说大半夜跑到孕妇家里给人接生,这放在江海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没办法,当地传统就认为生孩子应该待在家里。不管你怎么说,他们永远都是一句:“真主会保佑。”
你要恨死了,又不得不佩服他们生死有命的豁达态度。就比方说病人治疗效果不理想,搁在上元,不出意外,必定都是场纠纷。这里好了,因为是真主的安排,还就没人跟他们吵跟他们闹。
“其实说到底,我感觉这更多的是思想观念的差别。”小王大夫叹气,“偏偏这个是最难改变的。”
陈凤霞陷入了沉默,新生命的降临带来的喜悦就这样被轻易地冲散。
不知道是看气氛消沉感觉过意不去还是什么,小王医生又笑着说了句:“他们家很高兴,他们以为你们是我的同事。一下子来了三个外面的医生,他们很开心。”
晕,就因为她跟穆总说汉语?
唉,真是够盲目乐观的。
夜色沉沉,只星星宁静地注视着陆地上的人。车子行走在星空下,车上静悄悄的,今晚值夜班的小王大夫已经发挥见缝插针争分夺秒休息的特长,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睡觉这事儿会传染,陈凤霞本来还愁肠百结呢,叫人家微微的鼾声一熏陶,也跟着跌入了黑甜乡。
这一觉,陈凤霞一直睡到太阳刺眼睛才睁开眼皮。她抬头朝外面一看,呵,天都亮了。太阳挂在天上,红的红蓝的蓝白的白,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