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明安慰她:“没事,等你上高中文理就分科了,你不喜欢物理可以换一门学科。”
陈凤霞也笑着接话:“是啊,五根手指头还有长短呢,扬长避短就好。”
陈敏佳却叹气:“少年班的人应该没有短的手指头吧。”
他们一个个的,都是这样逆天的可怕。
黄宵宇笑道:“是人都有长处和弱点,不用神话,平常心看待。”
这也是他为什么鼓励郑明明报考少年班的主要原因,一个总是充满探索欲望的小孩需要宽容鼓励的环境去研究所有她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为了不显得过于异类而压抑自己的好奇心。
她不是怪小孩,她只是不一样的花朵。
郑明明点头赞同小宇哥哥的话:“他们也和普通同学一样。考试的时候,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笔有人忘了考试时间,还有人到处找照片。考完试以后,有个应该是十二岁的小孩一直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他妈妈让他去找他爸爸,他就不停地摇头拒绝,说不高兴不高兴。”
因为他长得有点儿像那部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小孩一样,周围的老师包括不少考生都看着他笑。然后有好几位考生加入到他的队伍中去,跟着他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就连因为考砸了数学而哭了起来的女生也和大家一起从操场这头跑到那头。
最后如果不是老师担心他们会大夏天的在操场上直接跑到中暑,还不知道大家会跑到什么时候呢。
郑明明没加入到奔跑的队伍中去,尽管她也想。不是她怕出一身的汗难受,而是她的身体状态不适合奔跑。她来例假了,在她结束中学生活即将步入大学的时候,她来例假了。
不痛,大概是她平常营养好又总是跑动跑西的锻炼跟得上,反正一点也不痛,就是一股热流涌出来而已。例假来得安安静静,她的反应也平平淡淡。当时正在进行最后一轮学业面试,考官问她今后是想当政治家还是科学家,是否想拿诺贝尔奖。
郑明明感受着身体的变化,心里涌出一个平静的声音:“嗯,是来例假了。没关系,今天穿的是黑裤子,第一次来,应该量不多,问题不大。”
于是她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同样平静:“想当科学家,不想拿诺贝尔奖,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我只希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耕耘有收获,即便收获不一定多不一定醒目。”
就像妈妈说的,人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已经很幸福,做成一件都是幸运儿,哪里能要求那么多。
晚上大家吃过饭去学校附近走走的时候,郑明明突然开口说话:“其实我没想好将来真的想做什么,科学家还是政治家,感觉都好远啊。”
“为什么要想好呢?”黄霄宇笑道,“才刚开始呢,有无数条路可以选择。”
是啊,一生好漫长,未来有无数的希望。
第491章 拍个什么戏
夏天剩下的时光匆匆忙忙。
郑明明复试结束后开启追剧生涯,追的不是这个夏天大火的《大汉天子》和《薰衣草》,而是楚导执导的悬疑片。
当初姜杰不是不愿意掏钱吗,电影票房惨败的楚导从哪儿拉来的投资?这又得归功于妙妙的全民影视大狂欢活动。网站推出了网络剧DIY活动,有项目想拉投资的影视团队将自己的项目纲要传到网上,感兴趣想投资的网友可以自行联系项目负责人。
鸿安镇,也是就小谢的家乡相中了楚导的项目。镇上联合各村的农合合作社、本镇的供销社以及荞麦枕头厂菜干厂共同投资了一百万,拍出了总共二十集的反特片。
没错,是反特片,陈志强那只不靠谱的生物当初说楚导的片子是《午夜凶铃》纯粹胡说八道,实际上,人家分明走的是《一双绣花鞋》的路数。惊悚有,悬疑有,看得无神论者郑明明同学都跟小伙伴抱在一起嗷嗷叫,感觉今年夏天剩下的日子电费能节省起码一半。
因为浑身寒毛直竖,都不用开空调了啊。
这剧在网上的反响比省台跟风的《青春花园》还好,也不知道是后者的受众与《薰衣草》重叠,导致观众被分流还是前者身为反特片,原本就有固定市场。反正,播出效果可以用出乎意料四个字来形容。现在妙妙论坛上好多人都对电视剧当初的取景地——鸿安镇的老街充满了兴趣,还有人趁着暑假的尾巴组队去当地玩耍。
最妙的是鸿安镇的供销社,居然在网店里直接推出了主角使用同款——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交到供销社代卖的农产品、当地手工编织工艺品、荞麦枕头以及菜干跟果干。而网剧开头的插播广告也相当绝,索性明目张胆地标清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兼接广告,这种好不含蓄的风格反而逗趣效果十足,居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