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盛时也有五十万余户人,如今也不知还能剩下多少。
想当年,高丽原也是汉时幽燕四郡,可惜朝代更迭,在晋末遇上胡人南下,北方全面沦陷,此地为高句丽所下。待到吴朝光复汉地,高句丽已然坐大。当时正是傅家先祖伯平公受吴高祖之命,出幽燕以击高句丽,收服故土,迁十万户于此地,置安东都护府。等到了吴末,渤海自立为国,高丽亦是侵吞四郡成国。当时令嘉的高祖父兵出卢龙攻渤海,结果败于渤海与北狄的联手。
山河流转,岁月变迁,连黄河都已改道两回,渤海已为北狄所灭,而高丽也已徘徊在覆灭的边缘。而剩下的北狄看似威势赫赫,实已百病从生,只待一个契机,它就该被索命了。
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过上两三百年,改朝换代时,又是一轮分分合合,谁又能逃得过呢,甚至傅家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都是个问题呢。
这么一想,令嘉又觉得自家那要命的祖训真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挣扎。
第114章 案牍劳形
总归是佳节,令嘉挣扎着从那消极的怀古情绪里爬出来,再去看萧彻——他又开始批复公文了。
她皱起了眉头,“你怎么还没批完,现在都什么时辰了?”
萧彻头也不抬地说道:“现在是申时三刻(下午1:45),安石说了灯市是酉时(下午5点)之后才开的,你再去拆会节礼吧,看看有无可意的。”
似上元这种佳节,会往燕王府送礼的可不止单凤娘一家。
令嘉却是嫌弃:“那些节礼除了首饰还是首饰,一点新意都没有,我实在不想再看了。”
介于她的喜好还未被摸透,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送最安全无害的礼物。即便是单凤娘送的火玉,原意也是让她拿去打头面。
萧彻有口无心地应着:“那下次我让他们送其他的。”
令嘉瞪了他一眼,见他毫无反应,赌气道:“你要真脱不开身,我一个人先去也可以啊!”
萧彻依旧没抬头,只道:“这是上元节。”
不同于后世人的印象,七夕节一开始不过是女子乞巧的节日,后来不过因着牛郎织女的传说,才添上几分浪漫色彩。上元节虽无正名,但却是最得认可的情人节,这千百年来,上元节的灯市不知见证过多少个爱□□故现场。
在这种节日,让自己的美貌的王妃单人出游,萧彻心胸还没开阔至此。
令嘉自也知道这点,不过过过口瘾罢了。
萧彻其实是有些想不明白的,令嘉这样一个只爱窝在府里不动弹的人,为何会这样期待上元的灯会?
灯会里有的花灯、舞狮什么的,具可在王府里摆出。
何必非要去灯市上同人挤人?
令嘉却嫌:“没气氛。”
萧彻自也只能应了。
但哪怕他应了,但他的公务还没应。
她看着萧彻桌上那剩下的小山一样的文书,叹了口气,她是真的不觉得他能赶在酉时前批完。
“为什么你的属下都能休沐,你还有那么多公务?”令嘉觉得很不公平
“正因为他们要休沐,所以我的公务才这么多。事情总要有人来做的。”萧彻比令嘉有觉悟多了,不过这也正常,毕竟这江山姓萧不姓傅。
令嘉实在说不动萧彻,可又不乐意再去翻那些无聊的节礼,索性从那堆文书里抽了一本出来翻看。
萧彻瞥了她一眼,并未阻止。
令嘉也就随手一翻,谁知打开看了几眼,整个人都蒙了:“紫荆关人手不足?”
紫荆关可是范阳的西大门,敌人从雁门过来,只要破开紫荆,河北的防御就算废了大半。
在这种关隘人手不足——范阳人都死光了不成?
“假的。”萧彻一口否决:“你多翻几本就知道了,各个地方不是缺人手,就是缺武备,全都是在要钱。”
后勤物资调度权在他手上,而一支军队的战力大半依托于物资之上,各处主将的需求都一致,以致于他们要钱的手段也相当一致。
被吓到的令嘉不爽道:“这种危言耸听的,你竟也能容?”
“也就在过年时喊几声,当看不见就是了。”萧彻拿过令嘉手上的那封公文,看都没看就放到了已批复的右手边——果然当作没看见。
令嘉也觉着这种公文没有存在的必要,便又从那堆文书里抽出一封来翻看,这次她打算把这种鸡肋的玩意都找出来,替萧彻节省点时间。
然后她发现公文也不全是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