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在抱错文里当咸鱼_作者:鹊涵(192)

2021-04-30 鹊涵

  也就是她命大,竟然没有死,吃山野郎中几副草药竟然好了。可惜她那结实的身体,算是毁了。如今嘴歪眼斜,说话都不清楚。走起路来,更是拖拉着腿。

  家务事自然也不能做了。

  他娘俩如今只靠着文秀才的禄米过活。

  至于娶媳妇是别想了。文婆子名声太差,出了名的刻薄,老不死。但凡好点的人家,都不愿意把闺女嫁到他们家受罪。

  更何况那文秀才如今也是个阴沉脸,吓人得很。

  正因为有这一说,附近几个村子,几乎都信了陈宁宁,跟着她种起番薯来。

  经过小范围内的推广,总算把番薯的事情都弄清楚了。也积攒了大量的经验。

  只可惜,想把番薯上交国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庆朝的农民,早就习惯种稻子了。

  你突然拿出一块土疙瘩,告诉人家这玩意能吃吃饱肚子,还好种,自然没人会轻易相信。

  官府老爷那边大概是历琰暗中使了力。当真认真收下了宁宁上交的番薯,又派了差官去村里看。

  这才发现番薯产量果然惊人,而且蒸了也好吃,也能管饱。

  再加上宁宁找书生,写了一份番薯种植价值,以及推广意见报告书。

  县官老爷也觉得这种粮食作物,果然值得种植推广。于是,连忙上报给朝廷。

  只可惜,时机不太对。

  皇上大病一场,生命垂危,已经多日不能临朝。

  年富力强的皇子们却在明争暗斗,都防着狼兄虎弟上位,自己落不得好。

  一时间,各派势力开始混战,各种流言蜚语,爆黑料,挖疮疤,举报等行为,屡见不鲜。

  几乎每日都有官员落马。

  甚至,以八王为首的一派势力,联合了五城兵马司。已然做好了皇上一旦罢工,便逼宫的准备。

  至于民生国情政事,甚至于皇上身体,已然无人去关心。

  还是太子拖着病体,跑去皇上跟前尽孝,亲自侍奉汤药,自己累得差点断了气。

  皇上跟前的老太监也曾劝他休息。

  太子却摇头说道:“父皇若是去,瑭也追随而去。除了父皇,这世上再无人疼我。”

  老太监只是感动不已。

  别的皇子却懒得搭理他。

  朝堂已然乱作一团,也是太子拼命稳住朝政。


  满朝上下皆知,依太子品行,才是当之无愧的储君首选。只可惜,太子被人所害,身体根基早已毁了,根本支撑不了许久。

  偏偏那些兄弟没少趁乱给他难堪,太子甚至在朝堂之上,被逼的吐了血。一度病危,又被太医救回。

  明眼人不免心中惋惜,太子怕是当真要和皇上一起去了。将来大庆落在这些王爷手中,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呢。

  就算这样,太子也批了奏折,让潞城县官,想办法推广番薯。

  县官老爷倒是张榜发了告示,招农民领番薯回家去种,只可惜成效并不好。

  如今朝堂混乱,给的支持甚少。

  官老爷想破头,也没其他办法。最后只得求到陈宁宁头上。

  陈宁宁之前便推广过小猪,如今猪肉养殖一起来,熙春楼自然开了几家分店。

  不单单只是潞城,相邻几个省,也开始吃猪肉了。

  只是论贵价猪,他们只认芳香猪。

  就算上京城里,罐头、玻璃、镜子大卖那些事情,众人并不会直接往陈宁宁身上想。

  可陈宁宁在种地、养猪,如今在南方却是很出了名的。

  再加上,宁宁靠其他技术,已经赚下了万贯家资。

  推广番薯,她自然不能做事不理。

  陈父为人师长,又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自然知道粮食对民生的重要性。

  因此,县官请求他女儿要推广番薯。陈父自然全力支持。甚至说道:

  “即便买了咱们家里祖田和其他产业,也要把这事做起来。”

  宁宁自然是接受了老爷的请托。

  知县老爷一看,陈氏父女如此深明大义,只是感动不已。

  回到衙门,便让师爷帮忙拟定了本子,打算等到陈姑娘做出点实绩,就上报朝廷,给她请功。

  这老爷其实也不算什么清官。他有如此举动,多半是佩服陈家父女身上的风骨和气节。后有小半,却是因为九王明里暗里给陈姑娘撑腰。

  说起这事,又引出一段是非来。

  原来,陈姑娘在做成芳香猪以后,潞城里上层人家,甚至官宦人家,基本上都动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