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_作者:番茄菜菜(1243)

2021-05-02 番茄菜菜

  “那行,我这边跟省里头汇报一声,到时候过去一趟。对了阮文,你要不要一起去?”

  沈所长有些不好意思,“你也知道的,我们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

  到了国外人生地不熟的,别说探别人的底细了,只怕很容易就被人给摸清楚了。

  有一个能力强的跟着,倒是会省心不少。

  “去,不过我可能不跟你们一块过去。”

  阮文还想要去一趟日本,先去考察下日本那边的数控机床产业。

  沈所长松了口气,“你只要到时候人去了就好。”

  早一天晚一天倒是没什么,只要人过去,就好。

  阮文吃饭的时候也没闲着,看着沈所长给的图纸,她索性一边吃一边跟人讨论着。

  “之前小陶还说你算是半个机械系的人,我瞧着你这囫囵个的都是才对。”

  阮文也不慌张,“之前跟陶永安一起上课的时候听老师们提起过,找了几本国外的书看了看,主席不是说过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这有些基础的,学起来也没那么麻烦。”

  “学习精神什么时候都要有。你们年轻人脑子还灵活,学习起来快。”

  沈所长深有感触,就像是今天和阮文一起来的那些厂长们,拎出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到了这个岗位上再想着去学习的能有多少?

  尸餐素位的有,还有的……

  瞧着阮文认真地研究那设计图,沈所长忽的觉得自己该庆幸。

  头几年阮文来114所参观的时候,他当时还亲自接待了。

  要是没当初的那点缘分,想来也不会有今天的合作。

  其实阮文本专业的内容忘了不少,再捡起来倒是不难,毕竟用大学老师的话来说“你们所学到的知识距离自动化领域最先进的研究落后二十年。”

  往前推二十年那就是九十年代。

  现在还在八十年代中,自己学的内容还领先于时代呢。

  她也不胆怯,大胆的提意见,“我觉得这里,是不是可以用一下咱们自己的中央处理器?”七十年代末国内无线电厂就仿制英特尔的cpu,比西德那边还要早上个把年头。

  据阮文所知,计算机院的秦院长他们也一直在坚持中央处理器的研究,和国际水准相差不算太远。

  “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想要出口国外的话,最好还是跟国际接轨。”

  沈所长在这件事上有考量,现在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与国际接轨,有些接轨没必要,但既然是卖给人东西,自然还是要替买家考虑。

  不然,人家买家干嘛不选别家呢?

  他们更能提供贴心的服务,不是吗?

  “也是,是我欠考虑了。”

  阮文拿着笔在图纸上圈了几处,“您看着有用就做参考,没用就当没看见。”

  沈所长乐呵起来,他特别喜欢阮文的态度。

  这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难得脾气还那么好。

  他回去好好研究下。

  ……

  阮文第二天和那帮国营厂的厂长们又碰上了。

  114所的陈副所长带着人来参观,顺带着做推销。

  现在国内兴起了数控机床热,东北这边的几家机床厂都十分的抢手,114所不止是研究所,早前和其他机床厂合并,又跟哈工大那边有合作,这算是产学研结合的典型。

  年初的时候,一篇关于整套自动化生产线的报道让114所声名大噪,这段时间国内很多工厂都来咨询订单。

  南京这几个国营厂的厂长并不是什么稀客,类似他们的人还挺多。

  阮文只是打了个招呼,又跟沈所长聊了起来。

  “现在东北的机床厂有多少啊?”

  沈所长揶揄了一句,“你跟梁厂长合作那么多年,还不清楚?”

  这还真是把阮文给问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是真不清楚。

  沈所长倒是直接,“去年下半年,国家也在提倡进入自动化时代,当时有些国企开始引入数控机床,不过数量还少,今年倒是多了。”

  东北毕竟是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发展基地。

  这种机床厂还真不少,但是能够生产数控机床的……

  “技术成熟的真不算多,现在都是匆匆上马,有的现在还在折腾,大概有那么十几家吧。”

  这种情况其实阮文在新闻上经常见到。

  今年大蒜贵,明年一股脑地去种大蒜,市场上大蒜多了,价格下了来,最后倒霉的却还是这些跟风的农民。

  工业产业或许不同,机床卖出去买家用不了,耽误生产最终的受害者是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