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年的课程,就是为了有时间做研究,回报导师。
学术界素来注重传承,往好听了说那是感人肺腑的师徒情,说难听点可不就是学阀嘛。
师生传承不止是读书时候的事情,毕业后也会有多多少少的联系。
曾经中国的科考推翻了世家,让寒门子弟出入朝堂。
但寒门子弟因为同窗、师承甚至地域再度成为了新的“世家”。
旧的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屠龙勇士却也成为了恶龙。
这是数见不鲜的例子。
德里克并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他不会去分析这些背后的含义,但他知道,依照教授的秉性,并不会让乔伊“提前毕业”。
但德里克还有件事不知道,如果有可能,杰拉德教授大概恨不得现在就能够送走阮文。
这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究竟什么时间会被引爆,但的确不怎么安全。
德里克不知情,所以让他紧张去吧。
德里克很快又意识到了一件事,“乔伊,你投稿的时候,用的不是你的中文名字吗?”
阮文笑了笑,“你们不是怀疑我是阮文吗?”
德里克连忙否认,“哪有,都是他们在胡说八道,你要是阮文何必来读书?”
尽管德里克不想参与到那些小道消息的传播中去,但他还是不可避免的知道了关于那位中国女商人的光荣事迹,她低价入手的那栋商业大厦如今价格翻了两倍,那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有这样的本事,哪还用再读书?
专职炒楼炒股票不好吗?
毕竟大部分人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
倒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有着纯粹的学术追求。
可那位“阮文”是一个生意人,生意人要什么学术追求呢?
所以,哪怕是阮文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就是阮文”,德里克也只是哈哈大笑,觉得这位师妹在开玩笑。
“你以为我是三岁的孩子吗?”
三岁的孩子很好哄骗吗?
这人还不如她家元元聪明呢。
不过元元都已经过了四周岁的生日,再也不是两三岁的小孩了。
想到女儿,阮文心头有微微的酸涩,她打算今天早些回去,跟谢蓟生和女儿打电话。
只不过阮文这电话打得不是很巧。
谢蓟生并不在家。
电话打到陈主任那里,阮文这才知道,当初接生谢蓟生的医生不太好,谢蓟生带着女儿去了蓟州。
她迎他来到这世间。
他送她离开这红尘。
素来信奉事在人为的阮文这次却蓦然间有了几分宿命感。
将来她离开这人世间时,又是谁送她离开呢?
第359章 359毕业回国
阮文投稿的论文在春假后得到了回应。
接连几篇论文都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还有个审稿专家对阮文在论文中所使用的编程思路有些不解,很是客气的跟她讨论这一问题,为此阮文这两天没少跟这位专家打电话进行沟通。
德里克傻了眼,乔伊这几篇论文什么时候搞的,没人比他更清楚。
短时间内出成果不是不可能,这往往需要前期做大量的工作。
这些论文堪比井喷式发表,让乔伊的提前毕业已然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第一作者是教授,乔伊是第二作者,单位是他们的实验室,这是再标准不过的论文“格式”。
倘若说阮文哪里做的不到位,大概就是不能再多留一年帮着带一些新生了。
当然,带新进人员这一工作,向来都是由博士们来处理,其实也轮不到阮文这个研究生。
论文的署名是乔伊。
即便阮文在麻省理工的入学资料上,填写的也是乔伊这个英文名,学校倒是看过她的护照本本,但当时的工作人员也没太留意,压根没在意。
而阮文身份的彻底暴露,是在四月底。
国际劳动节到来的前一天,阮文去了一趟纽约,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
《茱莉亚小姐的创造者竟然是华人?解开谜团带你探寻Joe背后的秘密》阮文看着报纸亭里的文章恍惚了一下,她买了份报纸。
这位记者之所以会写这么一篇文章倒是纯属巧合,因为工作的缘故记者凯瑟琳去藤原优子的日化品厂进行采访。
彼时已经被阮文劝说回来的陶君姑姑正在日化品厂工作,她负责工厂的生产,至于销售则是交给藤原优子派来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