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_作者:将月去(272)

2021-05-10 将月去

  沈大娃点点头,他虽然不知道贝壳是啥,但到了抚宁可以问当地人,只是……“小婶,点是多少?”

  “越多越好,别什么都带回来,要好看的,还有珍珠,如果有珍珠,能买回来多少,就买回来多少。”顾筱想十两银子可能不够,又回屋拿了五十两。

  给多宝阁做的东西,走的是多宝阁的账,不用她掏钱。

  沈大娃拿着烫手的银票,深深吸了一口气,周氏给了他五两银子,顾筱给了六十两。好像去抚宁不是买生蚝,而是给顾筱买贝壳去了。

  谁给钱多谁是老大,他听小婶的,跟着小婶儿干有肉吃。

  沈大娃把银票贴身装好,“小婶放心,肯定把东西给你带回来!”

  贝壳珍珠,他跟村里人讲讲价,便宜买,多带东西回来,看见别的好看的也带回来。

  沈大娃心都飞出去了,恨不得今天就走。

  但陈氏一天都没好脸色。

  晚上回家还和沈大郎发了好大的脾气。

  沈大郎窝在床脚,“行了行了,别说了,娘都同意了,你说有啥用!”

  陈氏怎能不生气,“他多大了,今年都十八了,还出去乱跑!他不成亲了吗!”

  “也不是出去几年不回来,你着啥急。”

  陈氏都准备给沈大娃相看人家了,也不用当官的有钱的,就普普通通的人家就行。

  脾气大的小姐她也拿不起来,这下可倒好,人跑了!

  陈氏背对着沈大郎,“不着急不着急……你是不着急,二娃明年都十五了,还不着急……”

  陈氏等着沈羲和成亲,等着来盛京,婚事再拖,得拖到何年何月去。

  沈大郎拍拍陈氏的肩膀,“你往好里想,大娃去抚宁,是赚钱去了,他一个男娃成天在食肆转悠像啥话,要我说不去也成,跟着我学做木工……”

  照陈氏看,跟沈大郎学木工,还不如出去呢!

  “别给我胡说八道,你做你的,别让大娃做!”陈氏没那么气了,想周氏跟她说的,也有道理。

  大娃是男娃,不能一辈子跟着爹娘干,他自己有上进心是好事,哪怕买不到赔了钱,让他去,撞了墙就回来了。

  如果买回来,那岂不是更好。

  陈氏既盼着大娃把生蚝买回来,又盼着他买不到,回来成亲踏实过日子。

  可沈大娃注定踏实不了。

  进了十一月,天冷了下来,一辆马车停在沈家食肆门口。

  车夫进食肆问了问,“是沈家就没错了,我是抚宁来的,送海货。”



第117章 新菜式 沈羲和看着地……

  车夫搓着手, 显然是一路冷坏了,他口音不是当地口音,一说话一片白气。“东西放哪儿?”

  二娃看着门口的马车, 神情有一瞬间的恍惚,他大哥都出去二十天了,这是买回来了。

  “就放院子里, 总共多少钱。”

  大娃去抚宁后,二娃就成食肆的掌柜了, 管着店里最贵重的钱匣子。

  车夫把马车上的东西搬下来,“两麻袋牡蛎, 一麻袋贝壳,你点点, 路费沈公子结过了,牡蛎多少钱买的我不清楚。”

  沈公子说的应该就是沈大娃。二娃闻着海腥味, 把袋子解开,东西没错, 另外一个袋子里都是贝壳。

  他没见过这东西,只觉得颜色各异,好看的很, “咋还有贝壳?”


  车夫道:“沈公子让送的,说是给他小婶儿卖的, 东西齐了,我走了。”

  车夫驾着马车往回走,二娃冲里面喊了一声, “娘,大哥寄东西过来了。”

  陈氏风风火火跑出来,就看见三个袋子, 也没见别的东西,劈头盖脸一顿问:“你大哥呢!人呢,就这个?”

  “大哥没回来,”沈二娃费劲地把东西搬进屋,“娘,都是牡蛎,今儿做吗?”

  牡蛎没洗过,麻袋里面全是沙子。贝壳洗的倒是干净,白的粉的,颜色可好看了。

  陈氏又问了一通,听是给顾筱买的也没话了,“你去新家把你小婶儿喊过来,我还不会做这个呢。”

  陈氏弯腰拿起来一个,都是泥沙,可真脏呀,她把东西挪墙角去,烧了两大锅水,跟李氏一块把牡蛎壳给刷干净。

  顾筱过来,牡蛎也洗干净了。

  两麻袋牡蛎,装了满满四大盆,贝壳儿摆在一边,顾筱也没空看,赶紧去厨房剁蒜剁辣椒。

  “大嫂,蒜不太够,得去街上买点,还有辣椒,要买南方运过来的小米辣,也多买点。”顾筱剁了小盆蒜蓉辣椒,切完手上都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