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_作者:将月去(280)

2021-05-10 将月去

  陈氏今年才三十四,鬓角就有银丝了,沈大郎道:“咱们有这么多钱了,你也给自己买点东西。”

  陈氏摇摇头,“买啥买,大娃要成亲,还有二娃二丫,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啥都不缺。”

  陈氏把钱放床下的墙缝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一个月六十两银子,以后赚的还多,能攒不少钱。

  只是盛京城这种地方,几十两银子根本不够看的,要是娶个盛京媳妇,宅子就得好几千两。

  陈氏想,能不花就不花,以后有用钱的地方呢。

  沈大郎在一旁嘀咕,“大娃成亲有娘操心呢,你操哪门子心,可算赚钱了,好歹买点……”

  另一边李氏也在数钱,她是没想过这样的日子,大房有两个男娃,三房刚成亲,三郎都是六品官了。

  没想到二房也能存钱。

  这种事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李氏道:“年后我就找人给大丫相看亲事,然后再问问娘的意思。”

  沈二郎挠了挠脑袋,“你说咋办就咋办。”

  李氏捧着银子,“咱们在盛京多赚点,万一以后回老家了也有倚仗。我跟大嫂商量过,年后找找铺子,食肆地方有些小。”

  人多了就没地方坐,只能打包带走,做活的都是家里人,有时候忙不过来。

  沈二郎没话说,他在食肆净干劈柴挑水的活,李氏说就咋办。

  李氏看着小闺女的娇憨的睡颜,心里满足得很,以前嘴上说着生闺女也一样,心里还是盼着生男孩。

  现在真心觉得三丫好,好几天没见了,李氏想的很。

  半夜三丫醒了一次,见到娘亲热了好一会儿,外头寒风凛冽,屋里却安逸自在。

  现在家里每天起的最早的就是沈羲和。

  他不忍心吵顾筱,麻溜起来就出门,开个一人过的缝,一下出去,再把门关上。

  这会儿天还黑着,他就去厨房煮点面条吃,吃完把碗筷刷干净,背着书袋去上职。

  临近年关,六部都忙。

  户部平日就不清闲,这下吏部礼部也开始忙了。

  礼部要准备宫宴,以及各种封赏事宜,吏部主管刑吏,一年到头,该赏赏该罚罚。

  几天下去,人瘦了一圈,眼睛睁都睁不开。

  宋昭清现在连晚上去沈家食肆的功夫都没有了,哎。

  祝修远揉揉脖子,“晋阳一行,年底应还有嘉奖。”

  利国利民之事,是千秋之功,嘉明帝一高兴,应会有赏赐。

  兴许周牧之会升官。

  祝修远道:“郑太傅年事已高,该告老还乡了,周大人有治水之功,就是这两年的事。”

  周牧之在户部,他一走,必定会提拔下面的人,如此一来,沈羲和也会升官……


  沈羲和点了下头,“赐婚的旨意最好,别的我就不求了。”

  宋昭清也别无所求,给点赏赐意思意思得了,“祝兄,赏赐都是什么赏赐?你跟我说说,我心里好有个谱儿。”

  祝修远:“都是规制内的东西,银子,布料,笔墨纸砚,还有摆饰首饰之类。”

  算不上多贵重,但有宫内刻印。

  宋昭清有些失望,沈羲和倒是挺高兴的,这些可以拿回去,给顾筱做新衣裳。

  祝修远又道:“年关六部会发年货,东西还不错。”

  发的是米面,油糖,茶酒,全是实在东西。

  盛京的年味比别处要重,各家夫人小姐要置办新衣裳新首饰,各府也要置办年货,街上都喜气洋洋的。

  食肆每日客人不少,生蚝日日有送,每天送五百斤,差不多全能卖光。

  到了十二月中旬,天就更冷了,食客吃着饭,不止一次提起,要是有烧酒就更好了。

  盛京城有酒坊,顾筱去看过,里面有竹叶青,汾酒,女儿红,还有烈一点的烧酒。

  就是没她想要的啤酒。

  顾筱想让沈大娃去南方看看,能不能找到口味相近的酒。

  顾筱也是怕卖烧酒烈酒出事,本来安安稳稳的小食肆,再出一群酒鬼出来,那就不美了。

  当然也有自带酒水的,拿个酒葫芦,浅酌一两杯,误不了事儿。

  临近年关,陈氏又开始念叨沈大娃了,“出去心都野了,哪儿还记得自己还有个娘,过年还不回来,等他回来了我非……”

  李氏道:“大嫂,大娃出去干正事去了,哪儿能这么快回来,他是个念家的孩子,过年前肯定能回来。”

  “谁知道,就不应该答应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