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上午顾筱往钱袋里塞了两文钱,周氏觉得心里熨贴,“行了,早点休息,别费灯油。”
陈氏低着头收拾碗筷,顾筱累的不轻,也没表现的欲望,她简单梳洗一番,就躺床上了,她把笼子放枕边,梦里都在卖蝈蝈笼子。
次日一早吃的还是稀饭,周氏管着厨房,心里有杆秤,沈羲和读书,吃上省不得,沈老爷子一家之主,沈家大郎二郎一个做木工,一个管地里活,吃上也不能省。
故而男丁吃的多,女人吃的少,分到顾筱的只有一小碗。
吃过两顿稀饭,顾筱才明白昨天中午那个馒头有多难能可贵,也无怪原主要跑,等她攒够银子,也跑,跑得越远越好。
没忙活多久就开始准备午饭,沈家午饭十年如一日,吃都吃不饱,哪里会换花样做。
沈羲和的饭同昨日一样,两个馒头一碟炖菜,还有一个蒸的热热乎乎的鸡蛋。
而给顾筱的馒头,也放在篮子里。
顾筱把蝈蝈笼子带上,顶着太阳往县城走,现在虽然不热,可在外面久了也晒的慌,顾筱走得快,在路上还抓了两只蝈蝈,分别放进两只笼子里。
她等着沈羲和来拿饭,心里琢磨着笼子该卖给谁。
书院有贫寒学子,也有家境富裕的,七八岁,正喜欢这些玩意的时候。
顾筱想沈羲和快些出来,快些吃完,自己好去办正事。
她站在书院门口,等了一会儿才见沈羲和出来,顾筱把篮子递过去,“三郎哥哥,你趁热吃。”
顾筱心里惦记着卖笼子,所以走的格外快,里面饭还温着,沈羲和一时不知说什么,他接过饭,低头无言。
顾筱看着沈羲和吃,两个拳头大的馒头,一个鸡蛋,沈羲和很快就吃完了。
十五岁的少年,正是能吃的时候,可沈羲和身形清瘦。顾筱托着下巴道:“等我赚钱了,给你买好吃的。”
沈羲和是男主,男主讨好一下没坏处,以后沈羲和位极人臣,肯定不缺她赚的银子。
沈羲和吃完饭,把碟子放回篮子里,“告诉母亲不必太辛苦,我平日抄书也能赚钱。”
至于顾筱说的,并未放在心上。
顾筱应了,把篮子收拾好,“我知道,三郎哥先回去吧。”
沈羲和点点头。
顾筱可没打算现在就回去,她看着沈羲和进了书院才把怀里揣着的蝈蝈笼子拿出来,翠绿的笼子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里面蝈蝈碧绿如玉,好看的紧。
顾筱长的好看,拎着笼子格外引人注意。
书院里不少学生,不乏家境优渥手有闲钱的,平日除了读书,就是斗蝈蝈,谁不想要个好看的蝈蝈笼子。
顾筱走了一圈,便有人拍了拍她肩膀。
“小姑娘,你这蝈蝈笼子卖吗?”
顾筱回过头,来人一身蓝色绸衫,手里还握着一把折扇,顾筱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然后点了点头。
“蝈蝈笼子三文一个,少爷若是全要,能便宜一文钱。”顾筱也说不准他会不会买,所以目光有些忐忑。
小少爷拿着扇子敲敲手心,三文钱倒是不多,可草梗编的笼子没几日就变黄了,到时候可就不好看了……
顾筱道:“现在三月中,草梗碧绿,等以后,各种笼子有各种的好看法儿,今儿的笼子和明儿的也不一样呢。”
小少爷琢磨着是这么个理,他掏了铜板,把两个笼子买下来,吹了声口哨逗着里面的蝈蝈。
顾筱着实松了口气,她使劲攥着五个铜板,她可以天天编笼子,慢慢攒钱,总能攒够的。
顾筱拿了三个铜板出来,没回沈家,而是去了街上。
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
街上热闹多了,有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顾筱在街上转了转,卖东西的不少,猪肉十三文一斤,排骨十五文,羊肉要二十五文一斤,大米七文,白面六文。
顾筱囊中羞涩,垂涎地看了肉摊一眼,最后站在烧饼摊前。
素烧饼一文一块,肉烧饼两文一块。
顾筱现如今才十三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烧饼巴掌大,外皮烤的金黄,里面的肉汁把皮浸的发暗。
顾筱想想沈羲和每天都有的鸡蛋,狠狠心买了两块肉烧饼。
她一边走一边吃,烧饼刚出炉,还烫着呢,外皮酥脆,里面肉馅实足,很快一个就进肚了。
顾筱把剩下一块小心揣怀里,这个可以等晚上饿了吃,吃完明天再把油纸偷偷丢掉。
身上拢共还剩一文钱,顾筱却出奇地开心,能赚钱,以后日子就有盼头,总不会一直这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