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女儿迟疑了一下:“治肯定是要治的,我是想问问,如果我们愿意承担这些风险的话,最坏……最坏能是什么结果?”
杜远新:“病人最坏的结果?治疗失败,没控制住肿瘤,且给病人带来大脑损伤。”
病人女儿:“不会有生命危险吗?”
杜远新:“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最多就是控制失败,在行针的过程中损伤到病人的脑组织。”
沈画说:“你们先商量一下,我们十分钟之后再过来。”
给病人和女儿一个单独的空间。
她和杜远新从病房出去,正巧科室主任招呼让手下的实习生点奶茶,要发票走科室的账,实习生看到沈画和杜远新,就问两人要喝点什么。
两人也没拒绝,随意点了饮料。
实习生又把他们的单子给加上。
边上科室的副主任医师夏禹蒙笑着问沈画和杜远新:“沈医生杜医生,这个患者是术后一年复发的?那治疗效果怎么样?”
夏禹蒙是科室里最年轻的博士,医术也非常好,今年才28岁就已经评上副主任医师,非常难得的一位青年才俊。
沈画:“现在还不好说。”
夏禹蒙点点头:“这个一复发就很难治了,有的患者做了两次三次手术,后来根本就没手术指征……”
“确实。”
杜远新也说,“但这病除了手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老师还在摸索阶段,其实……就算完全成熟,也做不到大量接诊,人手有限,实在是没办法。”
夏禹蒙叹气:“所以说现在医学真正能解决的病还是太少。对了沈医生……有件事……”
夏禹蒙挠了挠头,有些颇为不好意思。
一般这样的,就是想让沈画帮忙看病的。
这种情况在医院里很多。
你说人们不相信中医吧,的确,在医院工作的很多医务人员自己就不相信中医,可在走投无路时又想找中医碰碰运气。
后来当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在沈画手中诞生,外面的人信不信不重要,他们海一院的,可谓是亲眼见证,怎么可能不信。
在很久之前,就不断有同院的医务工作者,“巧遇”沈画时,请她帮忙给看一下。
有些都是很小的病症,沈画正巧有时间就顺手给了意见,但还有一些是想给自己家人看病,就必须得把家人带来医院,再找沈画。
如果只是几个几十个也就无所谓了,但是全院那么多人,沈画又没架子,看别人找沈画,其他人就也想找……
一度,弄得沈画都没办法工作。
后来医院就出了规定,不允许不经医院私自接诊。
这看似是在限制沈画,实际上却是在给沈画解围,不然光医院这些医护人员的家属,都能缠得她头晕脑胀。
她这情况不像是其他科室。
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自己家人看病让相应科室医生给加个号,或者是休息的时候顺便帮忙看一下都无可厚非。
那么多科室,那么多医生,认识不认识,一般由医务人员带着,找个熟人说一声就顺手给看了,也不费事。
但那是分担到了很多科室很多医生手上。
找沈画的,可没人给沈画分担,就是只有她一个人,当然看不过来。
医院的新规定总算是让她解放了。
后来沈画的名气更大,人也更加忙碌,跟医院基层医护人员之间已经有了距离感,无论她表现得再怎么平易近人,实际上因为地位差别,距离感是肯定会越来越大的。
到了如今,同院找沈画私下里看病的已经几乎没有,除非是实在走投无路了,又是至亲,某些医生才会私下里找沈画。
现在这位夏禹蒙医生,跟沈画确实也不太熟悉,也就之前瞿东海住院的时候,有过短暂的交集。
不过这位夏医生跟杜远新应该算是比较熟。
瞿东海住院的时候,杜远新非常用心,几乎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在瞿东海身上,经常在科室这边,见夏医生的机会也就比较多。
杜远新说:“夏副主任你就直说吧。”
夏禹蒙推了推眼镜:“那我就直说了,是这样的,我有个病人……想请沈医生会诊一下。她是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位于左颞顶叶脑实质内,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
“入院前已经有半年右上肢乏力,在入院前2个月病情加重又伴随抽搐……”
夏禹蒙说:“病人今年9岁,是个小姑娘。肿瘤的位置很难手术,我也不敢轻易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