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电视机旁的姜双玲下意识捂着耳朵,先是觉得一阵刺耳,而后立刻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一点。
“这个声音听着很耳熟啊,是不是那个小宋。”赵颖华认出了这个声音。
“收音机里说新闻的那个!”
“可算是见到真人了!”
“这孩子咋有点胖啊。”
……
这个时代的电视节目虽然少,但也能凑出两小时时长,每天的节目也是五花八门,他们这边能够收到三个电视台,有些会播放一些简单的动画片电视剧,还有个放着老电影,以及音乐杂技节目、样板戏与时政新闻等等。
因为他们家也没有节目单,每天看电视就跟开奖一样,不知道今天的电视台又搞出了什么新鲜玩意。
当然,看多了之后,也能找到一些规律。
自从他们家买了电视机之后,每当开始播放动画片和杂技表演的时候,其他家的小朋友也会过来围观,当然,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大人。
人多了后,还是把电视搬去了院子外面播放。
星空之下,黑白电视机之后,大大小小地坐了两排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的节目,偶尔互相窃窃私语,哪怕是料峭的寒风也没能阻挡他们看电视的热情。
等到电视上的节目重新变成了雪花,又都遗憾地往家里走,准备洗漱睡觉。
一天的生活,就是如此规律。
从来都没有什么深夜节目。
其他家里的孩子也闹着父母要买电视机,姜双玲也知道其他人家里也会渐渐的多上这样一件电器。
家里有了电视机之后,也给赵颖华带来了一个问题。
“小姜,明天你帮我看看,这部电影的下半场讲的是什么……”因为赵颖华要去山城上课,不能每天在家里看电视,有时候电视台播放电影,喜欢分成上下两部分。
赵颖华最恨自己看完了上半场电影,第二天却不在家。
那可真是心痒难耐!!
姜双玲:“好,妈,我会把情节记下来的,不过你也别担心,之后电视上还会播的。”
一共也没多少电影,都是那个几个反反复复的放来放去,多看几次的话,都能把情节给背熟了。
……
赵颖华这样的痛苦日子也没熬多久,那边少年宫的老师们一起凑钱买了台电视机,这些可好了,赵颖华还能蹭着看几个节目。
“电视真好看,我小时候那会儿要是有这玩意就好了。”年过半百的赵颖华不由得感慨道。
姜双玲笑了笑,心想再多几十年,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更好了。
姜双玲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她被山城美院给录取了,正式成为了学校的一名进修学生,学校通知她三月去上课。
孙媛在学校里见到她,为她感到高兴:“太好了,没想到咱们真的能成为校友。”
“我还不一定能算是这里的学生。”
“怎么不算啊,来学校里上了课,就是咱们山美的学生,来来来,我带着你逛一逛校园。”
……
姜双玲就此开启了在山城和家里的往返之旅,每天的生活比之前还要忙碌许多,因此她在学校的音乐课也就没有再继续上了,而是只负责小学的美术课。
张老师见状又酸了几句,姜双玲没搭理她。
学生们舍不得姜双玲这个曾经教过音乐的美术老师,仍然留念这小姜老师带着大家合唱的时光,姜双玲没有办法,只能偶尔在美术课上带着大家唱唱歌。
就跟隔壁的数学老师教大家上体育课是一个道理。
这个年代的数学课,还真可能是体育老师给顺便教的。
姜双玲在山美上了一天的课,等她把手中的画完成后,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她今天自然也不能回去,于是姜双玲就去到赵颖华的住处,在那里歇一个晚上,第二天赶早回去。
清晨起来,山城里犹被一片白雾笼罩,姜双玲随意煎了个鸡蛋饼,又煮了一碗皮蛋粥,吃完了早饭后,提着未吃完的皮蛋粥去码头回家。
“糟了,怎么又下雨了。”
天公不作美,一大清早就下起了濛濛细雨,姜双玲才刚走出门,这会儿又跑回去拿伞,她打着一把伞,顶着细雨出门,绵绵的春雨敲打在各家的屋瓦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遥远处的山色朦胧,烟雨笼罩绿树红墙。
姜双玲撑着手中的伞,下了阶梯正好路过一段桥,却正好看见桥头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对方撑着一把伞,看见了细雨中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