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与杨云清无关,他与凤阳话别后,终于踏上了上任之路。
路上过了十几天的时候,他就和荆简分道扬镳了,因为他们接下来的路途不一样。
而越是靠近沔阳的地界,杨云清发现那边的路就是越颠簸,甚至有的路前方已经变成了沼泽池塘,杨云清只好带着人再另寻它路。
在路上折腾了近一个月,他终于到了沔阳。杨云清他在心里感叹,这以前他走过的路比起这次的,可真是小儿科,这边的路他坐着马车走完,简直是要去了半条命,路上他曾一度有过想下来徒步走到沔阳的念头,现在还好他是到了。
杨云清来的时候是晚上,因而也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还没有多少人注意,他就已经带着人进入了州署,也就是衙门。
州署后院有提供给官员住的地方,只是比较简陋,大概是囊中羞涩,上任知州在任的时候,也没有对里面进行过修缮,里面有些地方甚至会漏风。
杨云清初来,还没来得及去置办宅院,因而暂时只能现在这边住几日了。其实他本来是想去住客栈的,但是想着他初来上任,还是先去州署才好,这也是告诉这边的官吏他来了。
晚上杨云清还有海伯,带着人一直忙活到半夜,才堪堪收拾出了一个能住的地方。
到了第二日杨云清才有功夫观察这边州署的情况。州署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狮,看那情况,应该是不少年了,上面都有些被风雨侵蚀出来的痕迹了。门旁还有一面鸣冤鼓,只是看那痕迹也有些陈旧,上面还有一层浮灰,看来是很久没有使用过了。
至于其余各处,杨云清也都一一去看了。最后总结下来一个字,穷。
而在杨云清看完州署的情况没多久,便有人来报,同知、通判还有典吏等人来了,现在正在偏厅等着他过去。
杨云清听了之后,也没再耽搁什么,收拾收拾就去先见他们了,这以后是要与他们共事的,杨云清希望这些人不要有太大的问题才是。
杨云清到了偏厅的时候,偏厅已经坐满了人,看来是人都来了。他扫了几眼,便走上了最上首他们留下的位子坐下了。
而这个时候,下面那些官吏也在观察着他们这位新来的知州大人,只是看完却不由得心里嘀咕。
这新来的知州这么年轻,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呢,怎么会派到他们这边做知州呢?这难道是家里有背景吗?不过转念一想,这要是有背景,又怎么会到他们这边做知州呢,他们这边的情况可说不上好,之前来的哪任知州,不是每年等考核过了之后就火急火燎的走了?
不过他们还是不太敢断定这位新知州的情况,因为不管是家里有背景还是什么的,能这般年纪就任知州的,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毕竟作为沔阳知州,虽然实际上不是个好差使,但是这知州怎么说也是个五品官啊,他们这还是直隶州,这知州的品级是和知府相同的。
所以这个时候,虽然心里并不太将这个年轻知州放在眼里,但是表面上还是没有人出头去得罪。
“大人,不如就如下官给您介绍一下咱这州署的情况吧,下官是这边的同知。”同知常琮率先站起来说道。
杨云清也未说其他的,只道:“先把州署这边与赋税有关的账本拿来我看看,其余的等我看完再说吧。”
杨云清这话刚说完,下面的气氛就有些凝滞了,常琮道:“大人这才来第一天,不如放松放松,看账本这多枯燥啊,不如下官先带大人在这边出去逛逛,熟悉熟悉,这账本以后再看也可以呀?”
杨云清道:“这倒不用了,本官现在对出去逛逛没有什么兴趣,还是先看账本吧,麻烦诸位先去把账本拿过来了。”
有些人脸色未变,横竖他们也没有干过什么,只是有些人的脸色却难看了,他们这账本里面,自然是做过些手脚的,只不过以往的知州大人,很少有这样一来就要求看账本的,这显然是有备而来,打定了心思的。
虽然他们动的手脚不太明显,以往也没哪个知州大人发现,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位知州大人一来就要看账本的确是把他们惊到了。
他们在下面心里快速的想着对策,看看有什么方法能暂时将这位新任知州大人先搪塞过去。
第106章 处理官吏 杨云清看着下面默不作声……
杨云清看着下面默不作声的官员道:“这账本难道是拿不出来吗?上一任知州走的时候, 不该是把账本整理好再走的吗?现在账本呢?总归不可能和我说还未整理好吧若是这样,我或许得去信问一问这上任知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