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_作者:枝问雁(300)

2021-05-24 枝问雁

  凤阳知道这些之后,进宫找了皇帝。这天下藏书最多的莫过于皇家,就算是在外界难得一见的珍本,这里也是应有尽有。凤阳她跟皇帝道:“现在何不将皇家藏书阁中的一些书找人抄录下来,放到外面的藏书楼中,由天下百姓学子任意翻看,如此也不至于让藏书阁中名书蒙尘,无人问津,更何况此举也更能显示皇恩浩荡,皇帝心系天下读书人。到那时,何愁民心不归?”

  凤阳此话说的实在是在理,更何况裴安一向敬重凤阳这个皇姐,这次好不容易凤阳有了所求的事情,他如何有不答应的道理。当即就吩咐下去,让宫中识字的内侍抄录,然后运到宫外去。运到了宫外之后,再由凤阳交代管事派人多抄录几份,然后送到京城里那处藏书楼中。

  而这样以后,抄录的人手自然也不是问题,藏书楼那边负责的管事还可以发布任务,出些银钱让来藏书楼里的读书人将那些书再多抄录几份,然后运送到其他各县建的藏书楼中。如此一来,原本难得一见的藏书,便让天下读书人都可触手可及。

  而原本藏书楼中收录的孤本典籍虽然也有,但是实在是少数,大多数还都是那些常见的书籍,因而去藏书楼的也都是那些囊中羞涩的读书人还有百姓,至于那些出身于豪门望族、书香世家的读书人是不会踏足与此的。

  不过经此一事后,那藏书楼里的珍贵典籍足以让那些出身不错的读书人眼热,然后忍不住踏足他们原本不屑一顾的地方。

  而凤阳也按照一开始说的那样,也宣传了一番皇恩浩荡,告诉百姓,当今圣上为了让天下百姓可以一观皇宫藏书阁中的珍贵典籍,这才让人抄录下来送出宫来。

  而不出意料,这百姓还有读书人都这位刚刚登基没多久的少年皇帝,一时好观感达到了最高峰,纷纷都在感慨,明君再位,是我朝之幸,更因此升起了以后科举高中,入朝为官有所作为,为皇帝效力的雄心壮志。

  如此一来,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刚开始凤阳只是把这事当作无聊时的消遣,但是这时日久了,做了如此多的事情,放了许多心力之后,她也就难免就上了心,开始把学院、藏书楼那边的事情当作了头等大事,因为这个,连那些宴会什么的都去的少了,一度还曾引起那些办宴会夫人们的猜测,只是凤阳却不在意这些。既然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做,以往那些用来打发时间的事情,自然是可放在一边的。

  杨云清对于凤阳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是十分满意,原本他也只是打算让凤阳借这些事情打发些时间,好让他不在的时候也不至于那么无聊。现在凤阳能对这些事情上了心,把心力放在上面,倒也是意外之喜,杨云清也更是欢喜自己的枕边人和自己有着一样的心思,夫妻双双齐心协力干着同样的事情这种感觉,真的是很让人舒心的,而且这么一来,他也好似是有了“并肩作战”的同伴。

  杨云清与朝中大人一开始的确是很忙的,不过忙也只是那一阵,待众官经过重重商讨拟定章程后,接下来的事情实际上还是要交到各省州县下面的县官去做,他们这些京官之后能能做的也只是在后面跟紧后续,看下面送上来的折子。

  当然了,这暗中走访的人自然也是要派的,怕的就是有些县官不把此事放在心上,耽误了大事,因此京城这边下的指令也是一道道地往各省州县飞去,务必使各州县官员明白兹事体大,不敢轻慢。

  而明面上,建平帝也派了钦差随机下临州县巡查,这样双重保险下才能确保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能够尽快在百姓中推广开来。



第172章 国公之位   三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

  三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多。这三年足以让红薯土豆在整个大周境内慢慢推广开了。粮食对于百姓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所以只要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后面跟着一起种的百姓就不会少。现在就算是再偏远的地方,也都种上了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当时出海带回来的自然是不止土豆红薯这两样了, 只是因为这两样的产量高, 所以推广的时候才主要着眼于这两样,至于辣椒玉米那些东西, 种子自然也是有的,只不过种的人家也都是家有余力, 稍稍富裕的百姓家庭, 还有稀罕辣椒口味的高官贵族。

  而除此之外, 这三年来随着土豆红薯年年种植后产量越来越高, 酸辣粉、火锅等也都在大周风靡开,对于以往从来没有尝过真正“辣味”的百姓来说, 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很能吸引人,杨云清手下的那些悠然居还有专门开的火锅店中,每天专门过来吃火锅和酸辣粉的人队总是排的很长, 靠着这两样,杨云清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杨云清也没有忘记让厨子继续研究其他菜色, 假以时日, 这“川菜”说不定就能在大周发扬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