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_作者:枝问雁(83)

2021-05-24 枝问雁

  本来何大儒喊起写出这份文章的学生只是为了表扬一番, 借此勉励他们, 但是现在, 何大儒却升起想要考考杨云清的心思。

  于是何大儒道:“我观你这篇文章, 便可以看出你对《大学》的理解程度,这样我也就问你几个《大学》这里面的问题吧,其他的那些书我也就不问了。”

  杨云清心中感叹, 果然在这古代,无论老师如何,最爱的便是考校学生了,大概他们表达自己对学生欣赏之情的方式就是考一考这个学生的学问了。

  不过能让何大儒考校并指点,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杨云清再次朝着何大儒拱手行礼,并恭敬的说道:“请先生考校。”

  何大儒问道:“明德尚非至善乎?何以又曰止至善?”

  明德便是指人的完美德行,它是一个道德概念,于是杨云清答道:“明德即至善也,第恐明明德者未至耳。且止至善云者,非徒造极之意也……此《大学》提宗立教之本旨也。”

  听着杨云清的回答,何大儒是既意外又惊喜,但显然是对这个回答很满意,然后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止何在乎?若之何而能知也?”

  这个时候,整个场上的学子都在盯着杨云清和何大儒,聚精会神的听着他们二人的这一来一往。而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在下面也跟着冥思苦想,想着怎么回答,不少人都在为杨云清捏着一把汗,毕竟这个问题比起刚刚那个问题更加尖锐犀利,戳中问题本质,有些难以回答,有很多学生还在找思路当中,根本就还没有想到该如何作答。

  但是杨云清他对这块的内容研究的颇深,自然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他在心中打了腹稿,组织了一下措辞,然后开口才回道:“野马奔驰,风萍飘荡,人生东奔西走,了无止宿,何以异此?故贵知止也。然今之言止者,佥云至善而已……然止虽在我,而世之能知止者,旷世不一见焉,则惟其学问不明而讲习讨论之功疏耳。吾侪尚珍重于兹会焉。”

  杨云清声音不算太大,但是咬字清晰,语速适中,因而在场的的人几乎都可以听见,这个时候,伴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话音落毕,何大儒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场上更是一片喝彩。

  不得不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大多数的人甚至连思路都没有想出来,但杨云清却能思路清晰的想出这样惊艳的回答,着实算的上是才华横溢,实在是令大家不得不佩服。

  在这之前,虽然杨云清是这届院试案首,更是中了小三元,但是徽州府这届的学子中,之前还有不少人都是处于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状态,估计杨云清站在他面前都不知道杨云清是院案首。而府学之中的师兄们,也都是各年科举院试中的佼佼者,案首也不在少数,自然也没有对杨云清多加关注。

  但是经此一事后,在场的无论是府学之内还是府学之外的学子们,恐怕全都认识了杨云清这么一号人,这个时候,学里原来对杨云清没有多加关注的师兄们,也开始对杨云清正视了起来。

  因为时间有限,还要接着讲学,所以就何大儒只是对杨云清说了几句夸赞之语,就满意的让杨云清坐了下来。

  杨云清坐下之后,便能想到了自己以后热闹的生活了,估计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来找他切磋讨论问题。之前学里的一个师兄,十分出名,可以算得上是学里的风云人物了,他的斋舍里面常常有人去找他讨论问题。杨云清他是个不喜热闹的性子,若是以后也要经历这样的情况的话,一次两次还好,再多就要头疼了。看来以后得想个办法避免掉这些事情。

  虽然心里想了很多,但是杨云清的大部分心神还是放在了何大儒的讲学上,并未走神。

  而接下来何大儒便就刚刚提问杨云清的问题继续展开了讲,后面甚至还让大家讨论,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场面尤其热烈。

  后面除了杨云清的那篇文章之外,何大儒又念到了几篇文章,那几位起来之后的回答虽然没有杨云清精彩,但是也可圈可点了,场上也接着发出了阵阵赞叹之语,一时也把之前杨云清的光彩也掩盖了下去一点,不过杨云清对此是乐见其成。

  这次讲学直到下午天色渐暗的时候才结束,杨云清他们这一众学子最后听的也是意犹未尽,甚至还想着这样的讲学多来两场。不过何大儒他因为行程的原因,也不能在府城多留,因而一众学子的愿望也只能落空了。

  晚上回去用完饭之后,杨云清泡了近一个小时的澡,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泡的时候是真的爽,舒缓了这两天来紧绷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