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商在古代_作者:岛里天下(22)

  “好。”

  两人相携进了屋,楚纤给炉子里加了些炭火,冷寂的屋里才算暖和了一些。

  邹筠也不是一次两次来了,前几年楚母才过世的时候,她隔三差五就会过来陪纤哥儿一阵。像往常一样,她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瞧着篮子里绣的手帕,拿着针线缝上两针,纤哥儿就在桌前吃饭,两人也不多说什么,却也觉得心中踏实。

  不知觉间,一晃郑母都去了三年了,纤哥儿也从十四岁长到了十七岁,越发出落的好瞧。

  回想着郑母走的那日,拉着她的手哀求她好好照料纤哥儿,这几年来,反倒是这孩子帮扶了她不少,越想,她心里拧的越紧。

  瞧着纤哥儿把整碗面吃完了,她才放下手上的针线坐上前去:“好吃吗?”

  “郑大哥的手艺真好。”

  邹筠含眉笑了笑,伸手握住纤哥儿的手:“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同大娘说说?”

  楚纤敛着眸子:“大娘,我不想再继续卖艺了。”

  邹筠闻言眉心一紧,这年头能找份儿糊口的差事儿极不容易,就连男子的不好寻差,又更何况是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小哥儿,当初他选择去卖艺也是因为别无他法的选择,若是不卖艺,又能做什么呢。

  她到底是过来人,忽然不想做了,定然是有原因的:“纤哥儿,告诉大娘,你可是寻好了夫婿?准备要嫁人了?”

  “不,不是!”楚纤连忙摇了摇头:“我只是厌恶了赔颜卖笑的生活。”

  邹筠不尽信,却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想来孩子大了是有了些别的心思。可这事儿也确实让她发愁,一时半会儿之间,她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差事儿能让纤哥儿去做,也不好劝她继续留在富月斋里。

  “纤哥儿,可能再熬熬,等年后在寻新的差事儿做,这两三月的时间里大娘也好给你问问。”

  楚纤见邹筠还是支持他的,心里好过了许多。

  “嗯,年关我便同富月斋的管事致辞,往后不管做什么,苦些累些也无碍,只要能过下去就成。”

  “好。”

  邹筠回去时,郑江停已经烧好了热水了。

  郑江停连忙上前问道:“纤哥儿可好些了?”

  邹筠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了,突然就说不想继续在富月斋做事了,说想做别的差事儿。”

  郑江停闻言眉头一紧,自是知道为什么,不过既然他生出了不想继续待在富月斋的念头,未尝也不是件好事,一个小哥儿出入权势至上的地方确实也太危险了些。

  “你说这往后让纤哥儿做什么好?”

  郑江停道:“娘别急,我会替他留心的。”

  邹筠应了一声。

  夜里,外头的风声呼呼的打着窗,郑江停躺在小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想光等着拿富月斋的工钱过日子也不行,总归是在人屋檐下,处处得低头,若是有些家底,自家能盘个小铺子开可就好了。

  到时候邹筠也不用去主家当仆妇,就忙自家小铺儿的事情,可自在松快的多;另外纤哥儿识字,可以教他算账,学成后就让他负责收钱,当个拿算盘的小掌柜,也不用再去富月斋卖艺了,自己平日里就在外头跑生意,得空就去照看着铺子,慢慢的把生意给做起来。

  要是能这样,那可就好了。既是好的,郑江停心中暗自就有了主意。

  翌日,下工以后,郑江停没急着回家,他在后巷里等着纤哥儿出来,托他带话给邹筠。

  “郑大哥去村子做什么?”

  “前儿回去砍柴遇见了儿时的玩伴,今儿去村里找他聚上一聚。”

  楚纤怀抱着琴,扬了扬眉毛:“郑大哥的意思是今日便不回去了?”

  郑江停应承:“正是这个理儿。”

  楚纤斜着眸子,暗中嘀咕,男人就是不靠谱,承诺张口就来,昨儿还说日日要同他拿乐器,结果今儿就要往外头跑了。

  “我知道了。”

  言罢,他扭身出了巷子。

  郑江停瞧着人走了,自己则去了趟旺民街,在铺子里打了点酒,原想着再买点下酒菜,可惜却没寻着合心意的,于是称了二两花生,提着便往阳亩村去。

  为了在天黑前赶到,他还花了两文钱坐的牛车。到村子时,到还真没天黑,他连忙去了大柴的家。

  还是记忆里的土坯茅草房子,外头圈了一圈篱笆,院门大敞着,鸡啊鸭的,在院前院后窜来窜去,院儿里堆着十几捆柴,看样子是才砍下不久的。

  郑江停在门口吆喝了一声:“大柴,可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