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_作者:文绎(460)

2021-05-31 文绎

  天下人都知道,辽主很容易封赏自己的近臣为官,而宋主对于恩赏官职最吝啬,几乎是一个都没有,就连他的贴身太监现在都没有得到多少累加的虚职,要知道每个虚职都有俸禄!宋主偏偏给那些出海经营的海商,因为洋葱、花生、洋柿子、玉米,就都赏了官职。带了海外奇花异树回来的就一无所获,宋主只喜欢口腹之欲。

  李乾顺古怪的看了一眼这个臣子,有点死脑筋,但是非常诚实,提出谏议时没有半句假话。他很和气的解释说:“赵佶怎么想,我不知道,我要做好万全的打算。那所谓的宁夏平原,就与我们隔山相望,好一块肥美辽阔的土地,就此成了别人放牧之地。祖辈的行宫成了宋朝皇帝的行宫。哼。大唐旧界。”

  我要悄悄富国强兵,耐心的等赵佶变成昏君,然后~~

  屏退这些刻板但忠诚的臣子,西夏丞相又进殿朝见:“陛下,您看当今宋主,像不像齐桓公?少年时励精图治,重用名相,成就宏图伟业,但贪图口腹之欲。”

  丞相提起五年前的计划:“臣按照您五年前的吩咐,精心培养几名易牙一样,善于烹饪天下奇味的厨子。现如今有两个人极其出色,臣送他们去宋朝江南学习过,也借用了西夏王宫中的秘方,臣私下里考教他,真是世间罕有的美味。”

  李乾顺问了最重要的问题:“这些人忠心么?”

  送到宋朝之后,如果能得到赵佶的宠爱,选出来的人还能终于朕,勾着赵佶整日吃喝玩乐、出宫狩猎巡幸、不理朝政么?千万别被富贵迷了眼,被钱财收买,到时候诚心诚意的当个宋朝的忠臣,为了长远的安稳不煽动赵佶吃喝玩乐,那就偷鸡不成蚀把米。

  丞相回禀道:“他们忠于官家,而且全族都在这里。臣不打算将这家国大任告知两人,只吩咐他们接近宋主,讨好宋主,为自己谋高官厚禄,在宋主耳边多说西夏的好话。像他们这种帮闲,不用人教,专会把人带坏。

  两人都起了汉名,梳做汉人的发式,黄嘉机灵貌美,郑在长得纯朴憨厚,臣令他们小试牛刀,都能在短时间内讨得主人的欢心,常常侍奉左右。”宋主到现在连一个儿女都没有,他肯定有哪里不对劲。

  李乾顺沉吟了一会,忽然微笑道:“当今天下看似平静祥和,实则和春秋战国时一样,也是大争之世。可惜赵佶武功高强,我们派的只能是易牙,不是专诸。”专诸刺王僚,和易牙并称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厨子。

  丞相有些紧张:“陛下,宋主虽然无子,但他有侄子。一旦他宾天,两宫太后年迈,是皇后和丞相主掌大权。王皇后凶名在外,朝野谁不知道她是因为武艺过人才讨得赵佶的欢心。丞相之中,章惇主战,苏轼主和,可一旦皇帝被刺,满朝文武哪一个敢不主战。”

  李乾顺笑笑:“我戏言而。”

  “君无戏言。陛下一句戏言,传到民间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倘若被宋朝的探子听说,再禀报回去,那可怎么得了。”

  李乾顺收敛了恶意:“卿家说得对,朕受教了。”

  黄嘉和郑在被带进宫里,先不觐见君王,先被带去烹饪。

  要凭借烹饪技艺接近赵佶,首先得能凭借烹饪技艺让西夏王觉得他们可信。

  二人在厨房里使尽技艺,烹调了八道小菜。

  三荤三素两道凉拌,恰当的应季食材,五味中有四味调和均匀。每道菜风味独特又柔和,滋味都恰到好处,让人一口接一口的吃,根本停不下来。

  技艺远胜于西夏王宫中的厨子。

  李乾顺放下筷子:“这佳肴供佛也使得,赵佶倒是好福气,不愧是□□上国。传他们进来。”

  党项人的发型是髡发,剃成地中海,留两把头发梳成小辫从脸颊两侧垂下来,脑后也留一圈。这两个人也是党项人,却留了五年的完整长发,披散时垂到腰。穿着在宋朝境内买的服装,看起来就是两个投奔大宋、起了汉名的党项人。

  这种人在西北地区很多,看脸型就知道不是汉人,但看发型才知道属于哪一个国家。髡发是李元昊改革时下的死命令,有很多党项人也不愿意剃头,只是保命要紧。投奔宋朝之后为了安全,当兵的在耳朵上纹番兵,当了普通农民的也极力贴近汉人打扮、饮食,以求安稳度日。

  二人一见西夏王就哭了,激动万分:“卑贱之人,竟能拜见陛下,阿弥陀佛,死也值了。”

  “郑在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乾顺温和又礼贤下士的伸手虚扶了一下:“免。正要对你们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