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商人_作者:爱看天(378)

  曹云昭看得长远,他给了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条件,全力帮扶北平那些大教授们和黄明游,护住了宝藏。

  而罗司令的人马驻扎在这里,也没人敢动武。

  石墓里。

  老学者们正在紧张地考察挖掘。

  这处墓穴墙壁上有壁画,大约是百十年前绘制,记载了一场宏大叙事。

  西王掌权极短,但劫掠无数,宗庙礼器和历史名家典籍数量极多,甚至专门绘制了这样一幅巨大的壁画,来彰显并纪念自己功绩。壁画上,密集高大的楼宇庭院,还有跟随西王的车辇,庞大的仪仗,冠盖如云,有军队跟随西王身侧,而身后则是无数宫人在举行祭祀仪式,钟鼓齐鸣……描画细腻生动,甚至连击鼓奏乐之人举手怒吼的神态都描绘的清清楚楚。

  壁画因为时间久远,已有残缺,被后人用金粉修补。

  水牛镇上的人世世代代,信奉这些,并认真崇敬着自己的祖先。

  北平来的大教授们有的在认真测绘,另一些则在一边看一边小声交谈,傅教授是北平小组带队的人,他看得专注,过了片刻却叹了一声“可惜”。

  黄明游问道:“老傅,还能抢救出这么一副壁画,这是高兴的事儿,你叹气做什么呀?”

  傅教授苦笑道:“我今日听说,罗司令那边催得紧,怕是等不及我们筹钱,要先融了上面那批金银,其余还好,只是有几件金册实在可惜。”

  旁边人道:“何止金册,那些古董罐子,一打捞上来,瞧着还算完整的,我还不等靠近看,那个参谋长就收起来了。”

  黄先生听了也只能颓然叹气。

  若没有参谋长带兵在这里守着,地宫早被人抢掠一空,他们一众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护不住这里。

  但参谋长来这里目的明确,他要的是军饷。

  老教授们心急如焚。

  水牛镇确实有宝物,但在老教授们眼中,这些宝物价值远不止金银可比,尤其是最后那个石棺墓穴里,里面铺了一层甲骨、象牙笏板,还有几件极为少见的精美金册,上面书写的西王赏功字内容迹清晰,皆有名称考据,实在难得。

  黄先生急得嘴上起泡,一宿宿睡不好。

  两日后,九爷派人过来。

  九爷听说黄先生和那些大教授们的事之后,就用自己和谢璟的名义,跟参谋长交易的时候,淘金公司里原本应该分到的三成利润,他们没要金银,只要了那些不值钱的“破烂”,所有带文字的甲骨、发黄的象牙笏板,还有书籍古卷、竹简……白家的人把这些全部收拢起来,捐献给了国家。

  就连黄先生想要的金册,也另外掏钱买下,参谋长也做了顺水人情,让白家的人带黄先生进去随意挑选,价格随意开了一点——白九爷没拿那些金饼银砖,之前还给了十万大洋,他们早就知足了。

  黄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喜笑颜开。

  那些北平来的大教授们更是喜出望外,纷纷给他们二人写文章,赞扬他们一具,称呼他们为爱国商人。

  那些文人,但凡有些名气的都有傲骨,即便是砸钱,也不会轻易写什么东西,但是这次却不约而同开始写起白九爷和谢璟的事,各种肉麻的话、歌颂的话,不要钱一般写个不停。

  有位极为出名的大学者,不惜笔墨,写了好几篇,文章夸赞了蜀地众人的举动,一时之间白、谢二人的名字时常在报纸、书籍上看到。

  这些孤傲的文人有各自的脾气,但也都在用不同方式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个国家。

  只要爱国,就都是朋友。

  就是他们素未谋面的至交。

  三月,春日。

  春风一过草木苏。

  蜀地山林绿意盎然,树梢枝条抽了新叶,嫩生生、绿汪汪的,透着鲜活。

  谢璟身体在休养了一个冬天之后,已经恢复过来。九爷和谢泗泉这一冬天都格外紧张他,一直拘着他在谢府疗养,没放他出门,等到天气暖和了,商议之后才一起带了谢璟外出,找了个踏青的名头,让他跑一跑,也散散心。

  众人也没走远,选了一处半山腰上的罗汉寺。

  马车晃悠,谢璟掀开车帘往外看,谢泗泉歪歪依在一旁软垫上,拿了一只果子递给他:“瞧什么呢,这一路没什么好看的,等到了地方漂亮些,喏,吃个果子,我尝了,甜的。”

  谢璟接过来,放在嘴边啃了一口,“舅舅,那是你之前跟我提过的罗汉寺吗?”

  谢泗泉笑道:“对,就是我跟你娘小时候常去的那一处,家里长辈在的时候,我们跟着过去,后来就剩下我和阿姐,她就带我去。”谢沅不在之后,他其实已经很久没去过了,想了片刻才道,“那里素斋很好吃,我记得有一道豆腐酿很不错,你不是爱吃豆腐吗,中午的时候咱们就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