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苓也笑。
这下郑文心里的那些情绪也消散了不少,她看着面前的少女,心想,一步步走着再说吧,未知是因为未知才可怕,她刚开始来到这个时代时不是也慌乱无措,怀疑人生吗?但是那段最难过的认知阶段她也度了过来,船到桥头自然直,她不必要因为未知的未来而感到可怕,也许当下才是最难的。
她洗漱好后才走了出去,外面院子里的落叶被吹的满地都是,郑山的母亲正拿着一把扫帚在打扫庭院,看见郑文后才唤了一声女公子。
七娘子也在平常起床的时间上出了门,看见郑文后笑着唤了一声阿姊。郑文注意到一般心情好时或者涉及比较私密的事情时,这位小姑娘主观上偏向唤她阿姊,平日里喜欢唤她三姐,少女的有些心思再明显不过了。
等朝阳喷薄时,那些少年也来到了这个院落,大家都还未用朝食,郑文也未用。
他们一行人进了一个屋子,这里原本是两间屋子,被她打通了,用作少年们的食堂,布置地有些像客舍地大堂,位置很是宽阔,平时也可在此温习功课,主要是去年冬日太过好冷,在外虽有天光,可少年们都被冷风吹的生了病,手上生了疮,拿笔都拿不起来。
这时前院的尞派了仆人送来了粥食,还有一些羊奶,应该是出去采买的,就一两碗,平时也是紧着她用,不过今日郑文却是一点胃口都没,特别是闻见浓郁的奶腥味都不太舒服,干脆让阿苓喝了。
她端着一碗粥,跪坐在上座手持陶匕慢慢抿着,这一两年间吃过不少次麦粥,竟也习惯了不少。
郑文平日里极少与这些少年一同用饭。一则是主仆有别,她毕竟是府上贵女,经常食用的餐食毕竟不太一样,郑文不想在这些方面体现一些阶级感,为了让少年们安然用饭,自己便在内室里吃了,不会出现在这里让他们不自在,这就像老师和学生一起用食,在郑文的记忆中,这些场面往往是拘谨而又冷淡的,二则是她有时候太过忙碌,作息并不太规律,而会在城外待上大半时间,和这些少年一同用餐的机会并不多。
她今日坐在这里,是想要在和这群少年分别之前再嘱托一些事情。毕竟在饭桌上谈事情是我们民族传统不是。
等少年们都落下陶碗,郑文才站了起来,她对着周围的三十多名少年说:“即将冬日,天气阴寒,再过一段时日可能就不便出门,如果你们想在冬日来临前出去游历,需要制定好自己的出行路线,规划好时间,不要走的太远,最好在第一场雪降临前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
说到此处,她建议道:“你们虽是在战乱中流离奔波过,但毕竟年纪尚且年幼,行事可能不周全,遇到贼人恐是危险,所以在出发之前可以去虢城客舍中雇佣一些游侠儿来保护你们。”
这个时代流行外出游历增长学识,或者让家中子弟外出就学,请游侠儿保护左右并非奇事。
不过,有些少年才年幼,不过十岁左右,入府时也才七八岁,听闻郑文的话神情惴惴不安。
“但是这处宅院我会让尞留一些仆从在此处打理,你们依旧可以居住于此,如果你们想要明年春日再出发,这期间的一切所需可能就要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郑文在这两年教导他们的只有一些启蒙知识,以及她让这些少年心中建立了一套知识体系,在未来,他们会自己去扩宽这套知识体系上的枝丫,这才是郑文真正想要教导他们的。他们不需要一味的输入,她并非想培养一批应试人才,郑文需要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新,建立自己的逻辑框架,从而建立自己的学术学派,他们要做的是成为这个蒙昧时代的开创者,而不是继任者。
原本她规划的时间是四到五年后再把这群少年放出去游历,那时他们性格基本已经在稳定,现在这群少年虽然经历了两年多的教导,但还有几位孩子太过年幼,容易受到外面价值观的冲击,导致现阶段建立的一套认知被冲刷掉。
只希望这些年幼的少年能坚持住自己的道。
在沉默一阵后,有少年高声询问:“女公子何时出发去鲁地?”
郑文对那位少年微笑道:“你们不必送我,若有缘分,必会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