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她作天作地(穿书)_作者:故筝(187)

2021-06-12 故筝

  她心底但凡有一丝怀疑,便也要自己去探一探。

  若是如方才那种试探法。

  晋朔帝觉得极好。



第69章 分运(沾染帝气)

  钟念月一行人并未在县衙停留多久, 便立即又出门去了。

  她到底是没有占用晋朔帝的私库。

  随意取用别人的私库来全自己的名声,那成什么样子呢?

  最后便是由那知县出面,钟念月在侧。

  知县道:“那秦姑娘施粥的地方小, 不如咱们选一处更为宽阔的。”

  钟念月摇摇头道:“我存了心思要她生气, 去别处有什么意思?”知县一噎,是万万没想到这姑娘, 将这些个与人为难的话坦坦荡荡挂在了嘴上。就不怕陛下以为她是个心胸狭隘善妒之人吗?

  不多时, 马车抵了那片空地。

  原来苏倾娥施粥的粥棚后面, 便是一座香火已不盛的寺庙。想来也是, 百姓尚且如此,又有何人有心思去侍奉神佛呢?

  钟念月看了一眼, 连眼皮也不眨一下。

  她若是要怕苏倾娥, 早先便抱住女主的大腿大呼饶命了。她从前没有这样做,今后自然也就更不会怕苏倾娥。

  就算苏倾娥真有女主光环又如何?

  钟念月道:“摆桌案, 抬箱子,贴告示。”

  知县应了声:“是。”等应完才想起来, 这位主儿倒着实不大见外,吩咐起当地官员来, 都不见她有一丝瑟缩迟疑。

  苏倾娥这厢还“活菩萨”“女菩萨”不绝于耳呢。

  吹捧得她几欲飘飘然,一抬眸,却正见钟念月的车驾停住了。

  几个衙役围在四周,高喝一声:“知县在此!”

  比起天高地远的皇帝,作为当地父母官的知县,自然更被百姓所熟知。

  众人心下一激灵,端碗的手都顿住了, 接连扭头朝另一边看了过去。一个个连脖子都不自觉地缩了缩,带着对官老爷的本能的畏惧。

  “今青州水患, 陛下有诏,复九江、交江、延平、富宁各地民三岁役、赋。凡贫户,陛下再赐三千钱。”知县正色道。

  免了三年徭役、赋税!

  还有赈灾钱发!每户三千钱,即三两银子,若是省一些,便可供一户人家一年的花费。

  他们遭此大难,便是靠着几顿施舍来的粥勉强苟活三两日,可将来总要重建家园,重新耕地的……那时没有钱财傍身,岂不是举步维艰?

  一时间,所有人俱都形容激动,眼底放光,排在粥棚前的队伍,登时都变得嘈杂了起来。

  他们一条腿牢牢扎根在那里,另一条腿却不自觉地朝着知县跨出了一步。

  苏倾娥不禁皱眉。

  享受过万众瞩目的滋味,又哪里再舍得这目光分薄到别人身上去呢?

  晋朔帝就算有心赈灾民,也不会挑在她的对面。他重规矩,朝野间也都常言他“爱民如子”,因而好端端地怎么会故意让这些百姓陷入两难境地呢?

  若取钱,就要错过粥。

  若取粥,就要丢了钱。

  定然是钟念月,有意与她为难!

  她上辈子便觉得,钟念月不是个好相与的人,不过是披着一张高高在上的仙子皮,实际里,最是懂得用皮相迷惑他人的。

  可是……就连晋朔帝也会被他所惑吗?

  苏倾娥正面色变幻。

  却又听得那知县道:“每户只许派女子来领钱。”

  这下百姓们更骚动了。

  只因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女人。

  苏倾娥也惊愕地看向那方。

  他们不是……来与她抢的?

  他们竟然只要女子去领钱?就不怕引得百姓不满?

  苏倾娥仔细一思索,只觉得这规矩定得荒谬,毫无条理可言。

  此时马车的帘子一掀,众人只见那马车里走出来了个纤纤少女,少女身着素色衣衫,全然不似“秦姑娘”那般满头钗环。

  她立在那知县的身侧。

  知县还特地搬来张椅子给她。

  她款款一落座,举手投足都是赏心悦目。

  恍若那话本中才有的神妃仙子。

  知县早已得了交代,他沉着脸道:“本官身旁的贵人乃是远从京城而来,身负无上气运,曾数次为陛下挡灾,乃天赐我大晋。又常随陛下身侧,染一分帝气。今陛下有赐,令贵人将福运金光分与青州百姓,愿青州此后年年不遭灾,百姓耕种有收。”

  苏倾娥听得人都傻了。

  她怎么比我还不要脸?

  我尚且只是编了话说,我自幼通神佛,梦中有感念,千里赶赴赈灾。好歹还是真给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