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西洲同志,能说一说你家的事情吗?”
“在杭州。”他说。
姜萱没反应过来,“什么?”
郑西洲抬手摸摸她长发,往日里的娇气大小姐,这会温温柔柔靠着他,眼波流转,顾盼生辉。
他重复了一遍,低声说:“郑家的祖籍在杭州,做洋货生意的。”
姜萱惊讶,连忙坐起身,上上下下打量他,“看不出来啊,你的模样看起来就像是东北那嘎达的。”
“……”郑西洲拍她脑袋,“我也看不出你会说东北话呢?你不是南方来的吗?”
姜萱懊恼地捂住嘴巴。
她确实是南方人,从口音上就能明显看出来了,说话咕哝软语,软绵绵的。
至于东北话,现代上网冲浪的小年轻,哪个不会说两句东北话呐?
幸好郑西洲没深究,继续说:“那时候不太平,到处都在打仗,我爸妈参加了革命,我一个人在杭州住,直到建国前夕,他们才回来和我团聚的。”
姜萱好奇:“那你家在杭州有祖宅吗?”
“有,和北京的那些宫墙差不多,三进三出的四合院。”
姜萱:!!!
下一秒,郑西洲又道:“别做梦了啊,那个祖宅捐了,什么都不剩。”
姜萱悲痛欲绝。
想想自己住的这个大杂院,再想想那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差感未免太大了。
“你怎么舍得捐出去的?那是祖宅啊,那么大的一个院子,留着自己住多好啊。”
“换成是你,你捐不捐?”他反问。
姜萱沉默了两秒,利落道:“捐。”
不捐也不行。
握在手里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迟早要招来灾祸。
郑西洲揪揪她耳朵,笑着道:“还挺有觉悟的,不错。”
姜萱不死心:“那你手里没有别的财产了?好歹家底那么丰厚,留下一个传家宝也行啊。”
“没有,别惦记那些美事了,你男人现在就是一个穷光蛋,只剩这两间破房子了。”
“……”
姜萱被迫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郑西洲没再多说,临近天黑时,破天荒的又出了一趟门。
姜萱纳闷地看着他出去,转身回到里屋,默默盯着墙角的那个箱子。
挂了锁的箱子。
也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东西?
姜萱尝试拽了拽锁头,还挺牢固的。
抬头打量房间,一张床,一套桌椅,还有床头柜。
很简单的布局。
能藏东西的地方,应该只有这个挂了锁的箱子。
姜萱忍不住好奇,拿着手电筒,干脆往床底照了一眼。
又是一个挂了锁的小箱子?
把箱子从床底拉出来,左敲敲右看看,再摇一摇,明显能听到金属碰撞的清脆响声。
姜萱陡然发现,郑西洲似乎也隐瞒了她不少事情。
姜萱并不意外。
说起来,她也瞒了郑西洲很多事情,连自己的身份来历都没有坦诚。
迟早有一天,或许是领证结婚的时候,又或许是很多年以后。
姜萱会和他彻彻底底地说清楚。
*
转天下午。
临近下班,姜萱提前走了十分钟,前往百货大楼买东西。
“同志,我要两瓶雪花膏。”姜萱开门见山。
“一块钱。”
姜萱爽快付了钱,两个白瓷瓶装的雪花膏拿到手,眼睛瞥向玻璃柜台,随便打量。
最便宜的蛤蜊油,一大盒五分钱,铁盖上贴着廉价的黄色贴纸。
海鸥牌洗发水。
木梳,红色头绳,坠着珠子的头花,塑料夹子和发卡,还有珍珠胸针,模样看起来很别致。
突然,姜萱眼睛一亮。
只见柜台的最上方,白色的小瓷瓶,纸盒包装,品牌的字样都很熟悉。
百雀羚,雅霜,谢馥春……
护肤香脂,补水霜,鸭蛋香粉,桂花油……样样都有。
“桂花油怎么卖?”姜萱试探地问。
“那是头油,护发的,一瓶三块七。”
这么贵?
姜萱顿时打消了花钱的心思,转念又问:“那个补水霜多少钱?”
“八毛钱。”
“我要这个!给我拿一瓶!”
付钱的时候,姜萱想凑个整,干脆挑了两根扎头发的头绳,两个黑色夹子,刚好凑够了一块钱。
离开柜台前,姜萱摸了摸自己的麻花辫,又扭头看了眼想买的桂花油,咬咬牙,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