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小夫郎发家记_作者:邓糖那(71)

2021-06-12 邓糖那 种田文

  景文与何君想了老半天,给制衣坊定了个名号:文君制衣坊。

  原先大家一致说何君头脑灵活聪明,这是他想出来的发财致富的法子,并让他做主想个名号。

  何君想了好久,脑子里灵光一现,突然就想到这个名号:取了景文名字里面的“文”字和自己名字里的“君”字组成了一个名号。

  然后景行负责做好了“文君”制衣坊的匾额。

  在门口挂上匾额的那天,周边的街坊邻居还有一些关系很好的村民都纷纷过来庆贺。

  村长与二叔公也来贺喜了,这可是鹅湾村第一家的作坊。

  鹅湾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只知道勤勤恳恳地种田,砍柴,种菜……

  是何君给鹅湾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

  村长还带来了老长的鞭炮,点上后“噼噼啪啪”的响声带给了鹅湾村热闹喜庆的一天。

  ……

  第二日“文君”制衣坊正式开工了。

  徐慧芝与琴儿早把堂厅与自己的房间整理出来。

  两间卧房拿来做裁剪衣裳和画图案的地方,因为涉及到新款服的制作,属于私密的部分,基本上由内部可靠成员来做,如梅香婶、何英婶、王静荷。

  堂厅比较大,景行在师父那里做了几张桌子和凳子,让那些妇人在这里缝制衣服和刺绣。

  徐慧芝毕竟年长,经验丰富老道些,始终在有条不紊地招唿大家做事。

  而琴儿相对来说兴奋很多。

  她从未曾想自己的刺绣手艺竟然能派上这么大的用场,而且还开上了作坊,一下子招了这么多的人,这是她做梦都没想到过的事。

  所以制衣坊开工的那一天,她整个人都是亢奋激动的。

  连景文也看出琴儿的兴奋,不竟打趣她。

  “妹子,高兴吧,等下次你出嫁的时候,我把这排场弄得还要大。”

  琴儿脸都羞红了,抿着嘴巴跑进屋去了。

  何君看到景文一家都在喜气洋洋地张罗着,心里也涌上久违的温馨快乐。

  从开工几天过来,招来做活的人基本上都到了,连周映秋都别别扭扭地来了,只有青凤没来,原因是她一个亲人过世了,她去奔丧去了。

  何君观察到这些妇人做活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这让何君感到相当满意,他暗想大娘和琴儿眼光忒好,选的人都不错。

  因为这些妇人都是本份纯朴的,虽然都是家境不好的穷苦人,却难得个个干净整洁,做事那叫一个麻利。

  过了几日,青凤回来了也来做活了。

  她进门抬头看见“文君”制衣坊的匾额,不屑地撇撇嘴。

  心里涌上深深地妒忌。

  等进了堂厅,看到很多妇人正认真地做着活,脸色不由得暗了下来,不过她很快调整好面部表情,热情地喊:“慧芝,我来做活了。”

  徐慧芝正忙着缝制衣服见了她,心里确实对她喜欢不上来,只淡淡地回到:“哦,你来了,这刚好裁出了衣料,你拿去缝制吧。”

  徐慧芝知这青凤刁蛮难缠,表里不一,因此多留了个心眼。

  给她缝制的是旧款式,而新款式都不会交给她做。

  青凤看徐慧芝对自己冷冷的,在肚子里压下一口气……来日方长,总有一日我会压你们一头。

  何君与徐慧芝本还担心青凤会兴风作浪,特别地盯着她。

  不曾想青凤却一改以前嚣张跋扈的性格,倒规规矩矩的同制衣坊中的妇人们一道仔仔细细地做活。

  这让何君多少放下心来,制衣坊才刚开,可禁不住折腾,能这样安宁是再好不过的了。

  制衣坊表面上风平浪静,一团和气,可还是“暗潮汹涌”。

  只是这汹涌于制衣坊还是有益的。

  这青凤虽然表面上规规矩矩,但她能说会道,做活的时候这个喊嫂子,那个喊妹子,没几天笼络了一些妇人。

  也包括那头脑简单的周映秋。

  周映秋向来对何君就有成见,这次是她婆婆苏红硬要把她塞进来的。

  她心里正别扭着呢,幸好遇见了这青凤,她也听过青凤家与景文家的过节,再加上青凤刻意地拉拢,周映秋便立马把青凤当作了知心好友。

  相反,另一边王静荷是个直来直往的性子。

  她就挺看不惯青凤做作的嘴脸。

  有时候人与人就很奇怪,两个人莫名其妙的就能够成为对立面。

  王静荷与青凤就是不对盘的那种,两人不能说话,一说准能互怼互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