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宋二小姐_作者:为伊憔悴(174)

2021-06-13 为伊憔悴

  父母离了婚,宋家落魄,宋兆申想劝说母亲和妹妹, 两边缓和关系, 母亲和妹妹的态度坚决, 他也无可奈何。

  大年初一,宋家的人起得晚, 大少爷宋兆申昨晚睡在沙发上,张嫂起来做饭,他便醒了, 看表十点多了, 张嫂说;“大少爷, 吵到你了。”

  “没有, 张嫂, 今晚去外面吃,不用做了。”

  张嫂说;“我把昨晚的剩菜热热,烫点粥, 剩菜不吃坏了。”

  大太太和二太太相继起身了,宋家的女眷搬到公寓, 极少有人知道住址。

  只有二太太的几位姨太太牌友,经常约打牌看戏,打楼下门房的电话。

  年前各家张罗过年, 没约牌局。

  打扫公寓的女佣,跑上来三四趟,都是二太太的电话,几位姨太太电话里拜年,一位冯姨太当作新鲜事说给二太太,“当初你跟你们太太离开宋公馆我们背地里都说你们傻,把偌大的家业留给那个女人,老天有眼,那个女人指望到宋家享福,现在可惨了,我的一个熟人去亲戚家串门,正巧他们也住哪里,说她们租住的房子左邻右舍都是穷人,看见那个女人自己做饭,没有女佣,说她们挤在一小套房子里,巴掌大的地方……”

  二太太听了,心中高兴,回屋后,跟大太太等人学了冯姨太的话。

  二太太说完,想起戏文里的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再怎么折腾,最后还是打回原形。”

  大太太不爱论是非长短,没说什么。

  宋知芳说了句,“那天我遇到咱们公馆开车的王伯,说公馆里的佣人都遣散了,都在宋家做事多年,父亲拿不出太多的遣散费,他们也够可怜了。”

  宋凤宁接话茬说;“等以后有钱了,把他们都请回来。”

  大家只当她说笑,没当真。

  今天要出去吃饭,二太太穿一件夹棉缎旗袍,花色鲜艳,戴着一串珍珠项链。

  年前二太太还烫了头,照着画报上的当红女明星的发型烫的。

  虚虚地扶了下卷发,问;“宁宁,你看我的头发乱了吗?”

  “姨娘的头型挺好的,一点没乱。”

  宋凤宁从顾聿清给买的二十几套衣裳里挑了一件洋装,领口袖口蕾丝边,裙子束腰,对镜子戴一顶帽子。

  二太太曹玉珍心疼地说;“烫头花了我四块钱,够我听几场戏了。”

  “四块钱不贵。”

  大太太穿的夹棉缎旗袍,花色淡雅,梳低髻,没有一丝乱发。

  二太太看宋凤宁穿了一双漂亮的小皮靴,奶白色的,说;“宁宁,你这双皮靴是上次顾先生给买的吗?”

  “是”

  “这双皮靴我在百货公司橱窗里看见过,很贵的,宁宁穿上真好看。”

  宋知芳过来看,“宁宁这一身行头价格不菲。”

  宋凤宁大方地说;“姐,还有几双皮鞋,你挑一双穿。”

  宋知芳看看自己的脚,“我的鞋码比你大一码,你的鞋我不下。”

  “有大码的,姐,你去试试。”

  宋凤宁挨个鞋盒子打开拿出来看了,有她现在穿的尺码的鞋,还有大一两码,明年脚长了也能穿。

  二太太推宋知芳,“你去看看,你脚上的黑皮鞋颜色样式显老气,你看宁宁出门打扮漂漂亮亮的。”

  宋知芳选了一双小皮靴,深棕色的,她极喜欢。

  一家人出门,坐四辆黄包车,晃晃荡荡地去锦华饭店。

  大年初一,街上提着礼盒,走亲访友的人络绎不绝,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店铺门前挂着红灯笼,到处喜气洋洋。

  锦华饭店经营中餐,过年桌都快坐满了。

  跑堂的伙计给她们找了一张大桌子,张嫂和小娥站在一旁,不敢就坐,大太太说:“你们也坐下一起吃,过年了。”

  两人坐下,伙计问;“太太公子小姐们吃点什么,我们店里今的菜品多。”

  墙上的水牌,所有的菜品都在水牌上,大太太点了一桌菜。

  宋凤宁看了下价格,在心里算了下,两块钱足够了,比吃西餐便宜多了。

  冷盘热菜陆续端上来。

  饭店里热热闹闹,节日气氛很浓。

  这时,从饭店门外进来一对男女,靠里面有一张空桌子,两人就坐了那张空桌子。

  宋凤宁偏头看见,觉得眼熟,男人转过身,宋凤宁认出儒雅像是学者的是崔仁默教授,对面的少妇,裹得很厚实,行动似乎不太方便,正是夏灵,夏灵肚子隆起,月份挺大了。

  宋凤宁碰了碰姐姐宋知芳,崔仁默背对着她们坐着,饭店人多,隔着远,没看见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