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挺好的。”
“还是霍统领厉害,”冯二笔笑着问,“殿下今夜可还要霍统领来按矫?”
这倒是把楼喻问住了。
有霍延帮助,他确实睡得好,可他心里面又有些小别扭,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遂问:“他昨夜走时,可有说什么?”
冯二笔老实道:“他说只要殿下叫他来,他便来。”
“哦。”
楼喻神思不属地吃完早饭,就去了府衙上班。
吕攸前来禀报:“殿下,沧州海港已经扩建完毕,干船坞也已建成。”
主位上半天没反应。
吕攸不由偷偷抬头,瞧向桌案后的世子殿下。
素日威严端肃的少年世子,今日却以手支颐,垂眸瞧着案上的文书,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
吕攸小心翼翼提醒:“殿下?”
楼喻陡然回神,轻咳一声:“吕司工说的我已经知道了,既然都已建好,以后造船以及船舶修缮保养都可在干船坞中进行,省了诸多劳力和工夫。”
“殿下大才,竟想出这么一个法子。”吕攸由衷赞道。
楼喻有些不好意思,他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厉害的是那些真正的发明者。
“既已建成,就组织船队出海运货罢,造船厂也要多招工匠,多造大船。”
“是。”
楼喻一声令下,庆州工业区开始忙碌起来。
运货至沧州的车队络绎不绝。
沧州港口盛况空前,一艘又一艘的大船从港口起航,它们装载着满满的货物,驶向遥远的南方。
精美的玻璃品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在南方一时掀起“玻璃热潮”。
庆州玉纸、庆州便宜的布匹也在南方卖得火热。
船队用这些货物换取大量稻米,又北上返回沧州港口,开始下一轮装货和远航。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为庆州和沧州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
楼喻的第一次青霉素实验没有成功,但注射器做出来了!
虽然成品比不上现代,制造工艺耗时长,还不好保养储存,但总比没有好。
他重赏了工匠们。
相信凭借他们的智慧,以后的工艺会越来越纯熟。
工匠组欢天喜地,医疗小组却也没觉得气馁。
风毒之症历经千年尚未寻到诊治之法,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能研制出良药呢?
至少现在有一条很好的思路嘛。
陈川柏研究数十载,他有种直觉,如果一直按照世子殿下的思路研究下去,说不定他们真能找到救治的良药!
楼喻交待他们:“世上霉菌有许多种,你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菌种,找到产出最多、效果最好的。至于病菌,也可以试验不同创伤、坏疽的脓液。”
医疗组虚心接受建议。
他们医者仁心,在救治伤患的同时,每日都会抽空进入实验室研究。
楼喻一有空就会参与进去,尽量做到熟练操作实验。
有一技能傍身,总归不是坏事。
时间转而入夏,庆州和沧州两地的农田皆郁郁葱葱,庄稼的长势极为喜人。
两州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楼喻本身就苦夏,再加上烦心事多,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自上次霍延替他按矫后,他就没再让霍延继续。
许是那一次效果显著,楼喻晚上的睡眠都好上许多。
可今晚又睡不着了。
月上中天,万籁俱寂。
楼喻索性起身,借着月光点上蜡烛,开始伏案练字。
练字可平心静气,摒除杂念。
他虽尽可能轻手轻脚,却还是惊醒了睡在外间的冯二笔。
冯二笔穿着亵衣进来,见楼喻这般,皱眉心疼道:“殿下,又睡不着了?”
楼喻笑了笑,“就是想太多。”
想太多,脑子就会兴奋,脑子一兴奋,就容易失眠。
冯二笔眼眶微红:“殿下这样多伤身啊。”
楼喻叹气,他也没办法。
在现代,他睡眠质量可好了。
冯二笔建议:“不如奴给殿下按矫助眠?”
“不必了,你去睡吧。”
楼喻现在一点睡意都没有,按再多也睡不着。
“奴不睡了,奴陪着殿下。”
冯二笔索性坐在书案旁替他磨墨。
楼喻便随他去。
他练完一张字,又抽出一张纸。
“殿下,奴看之前有霍统领在,您睡得很踏实,不如明天再让他替您按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