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男频搞基建_作者:封玖(618)

2021-06-19 封玖 甜宠文 爽文

  但转念一想,大盛如今的粮食总产量还不足以支撑全国百姓过上温饱,真要“退耕还林”,孟州的老百姓就连吃的都没有。

  皇帝当得越久,他越感受到治理一个国家的艰难。

  “当务之急,就是避免更多的伤亡。”楼喻下达指令,“楼尚书,财政部根据孟州受灾情况,尽快拨下适量的炭款,务必保障孟州百姓和将士的生命安全。”

  楼荃迟疑道:“陛下,即便拨了炭款,孟州也不一定能买到足量的木炭或薪柴。”

  “为何?”

  “一到冬日,除最南边,大盛各地木炭的需求量非常高,炭价也高,不少地方会出现一炭难求的情况,寻常百姓买不到、买不起,就连薪柴也成了紧俏货。”

  有些靠山的百姓,还能从山上捡些木柴烧火,像孟州那样的地方,连柴都没有。

  没法烧火取暖,便只能硬扛。

  很多年纪大的、身子骨弱的,都会因为熬不住,在寒冷的冬夜离开这个人世。

  楼喻本就身份高贵,他从不缺炭,不是很清楚寻常老百姓冬日有多难熬,忽然听到这样的话,不由愧疚心揪。

  “是朕思虑不够周全。”

  杨广怀立刻道:“陛下日理万机,臣没能为陛下分忧,是臣无能。”

  其余三人也都附和。

  他们说的是真心话。

  在他们眼里,楼喻是位心系百姓的明君,但出身富贵,又如何知晓这些事情呢?

  此事断然怪不到陛下身上。

  楼喻失笑,问楼荃:“楼尚书是如何知晓这些的?”

  楼荃道:“都是听别人说的。”

  她有很多同僚,有些同僚出身贫苦,她总会了解一二。

  楼喻目光落在殿内炭盆上,那里头是银丝炭,烧起来无烟无味,专门供给贵人享用。

  这样一份炭,在外头或许都能卖上天价。

  真奢侈啊。

  他想了想,道:“煤石也可取暖,朕记得大盛不少州府都有煤矿,可否用煤石取暖?”

  “陛下,煤石开采成本高,即便能够售卖,老百姓也买不起。”杨广怀道。

  吉州就有煤矿,杨广怀出身吉州,却很少见寻常百姓用煤取暖的。

  一方面是煤矿资源由朝廷管控,另一方面是煤石开采不易,价格并不比木炭便宜多少。

  当年楼喻能用盐跟程达换煤,寻常百姓又能拿什么换呢?

  楼喻道:“开采不易,量少,价格自然不会低。”

  但这是对块煤而言。

  块煤燃烧旺盛,热值高,烧得快,适用于窑炉冶炼,但若是普通百姓使用,不一定需要块煤。

  如果能够提高煤矿开采技术,降低煤炭成本,百姓能不能用得起呢?

  记得在现代,他小时候跟着爸妈回乡下老家,看到过蜂窝煤和烧蜂窝煤的炉子。

  当年他正是求知欲旺盛的年纪,见到新奇的事物便逮着人问个究竟。

  蜂窝煤是用散煤和黄土混合制成的,三四只就能烧一整天,做饭烧水都可以,便宜又划算。

  而且蜂窝煤上有孔洞,燃烧利用率高,比起烧不尽的木炭或块煤,确实要实惠得多。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蜂窝煤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它在特殊的年代,确实为普通老百姓带去了足够的温暖。

  但这件事还得细细琢磨,孟州的百姓和将士眼下亟待救命。

  “传朕旨意,从吉州征用煤炭支援孟州。”

  吉州煤炭资源丰富,经过这几年发展,煤炭开采量逐年增长,临时支援孟州过冬完全没有问题。

  “臣等遵旨!”

  几人离殿后,楼喻便开始思考如何整合全国的煤炭资源,制造出百姓也能用得起的煤炭来。

  他又叫来吕攸。

  “采矿由你们工部掌管,你对煤石开采可有了解?”

  吕攸答道:“据臣所知,全国各地的煤矿,大多都是用手镐等工具在浅表开挖,深处的煤石很难开采。”

  这也是煤石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不能凿井?”楼喻问。

  吕攸叹道:“可以凿井,但凿井开挖极耗人力,只有一些较大的煤田使用这种技术,况且,井下常有危险。”

  楼喻颔首,煤井的确危险。

  他本身不懂采矿技术,只好道:“传令下去,若有人改进凿井技术,提高煤矿开采量,朝廷必有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楼喻现在需要的不是勇夫,而是工程技术人员!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