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之不艰苦_作者:牛奶花卷(161)

2021-06-23 牛奶花卷

  回了屋,蔡丹忍不住松口气,然后又笑了,她这是又成“别人家孩子”了。

  还好这些人都是市里的,路程足够远,那些孩子们的怨念应该“飞”不过来。

  ——————

  第二天开始垒砖,蔡姑父说是两天打好,结果用了三天半。

  羊圈附近这口井比预计的要深不少。

  工程量增加,用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终于轮到蔡丹和蔡姑父家了。

  仍然是两口井一起打。

  又出怪事了,两口井也就距离三四十米吧,结果她家的井要比蔡姑父家的深七八米。

  也比蔡姑父家多干一天。

  好在之前定好的是打一口井的价格,要是按照深度给钱,她家要多给不少。

  不愧是专业的,人家将井垒的十分漂亮。

  井台都给弄好了。

  还嘱咐了回头弄个井盖,家里有小孩千万别让去井边玩。

  蔡丹家是没有小孩的,但是院子里有溜达鸡啊。

  要是这些鸡在井口嗯嗯,她们还喝不喝,所以这井盖是很有必要的。

  蔡母决定还请蔡爷爷用柳条子给编个井盖。

  再用木棍压住就万无一失了。

  对了,还要安装一个轱辘用来打水。

  这个也不是她们自己能做出来的,需要找木匠来做。

  还有麻绳,也要多准备一些。

  因为井水不总是这个高度的。

  木桶家里倒是有的。

  后续工作还不少。

  这井水也一时半会也喝不上,因为需要一段时间静置。


  只能盯着解解馋。

  蔡丹很是期待家里井水的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  比心,晚安。

  

  第86章 抓小偷

  四大队老规矩, 杀秋收猪之后正式进入抢收。

  砖瓦厂除了窑把头和填火工,其他人都要下地。

  秋收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时间紧, 一旦收成晚了下雪了,粮食就会歉收,大半年的努力就会化为泡影。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全力以赴, 毕竟关系着个人口粮。

  即使学校也会放秋收假,这是除了寒暑假最长的假期。

  像蔡四哥、蔡五哥他们初中, 直接放一个星期。

  队小学放的更多, 十天。

  白老师和田老师也要参加秋收的。

  不过白老师怀孕了, 所以蔡姑父只安排她做记录。

  主要是她怀相不好,本身也不是干惯农活的。

  别的孕妇可没这个特例。

  今年报纸上说下雪会更早, 还有寒流。

  所以蔡姑父才这么紧张。

  蔡丹和蔡母去年没下地, 今年是半天半天。

  蔡丹半天去砖瓦厂记账半天下地捡红薯。

  蔡母半天在猪场伺候母猪, 半天去地里割稻子。

  老人和孩子们也都齐上阵。

  不过村里还真一队“闲人”, 就是打井队。

  他们是不参与秋收的,倒是买了不少秋收猪肉。

  但是他们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要在秋收期间再打九口井。

  同样要抢时间。

  一旦天冷地冻可没办法再挖土。

  ——————

  四大队有牛车和拖拉机, 农具也比其他的大队好一大截,那句老话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四大队的效率还是很可以的。

  而且蔡姑父还做了个尝试,小面积承包。

  两亩地十五工分包出去。

  包给一对小夫妻,然后就不用再看着了。

  她们干完了自然会来报告, 等检查了就给记分。

  蔡姑父发现这么一“承包”,大家伙干的更快了。

  因为他们想快点干完,黑天了顶着月亮还在干。

  有的不乐意贪黑就早早起来干。

  这么积极主动,效率自然大大的增加。

  蔡姑父尝到了甜头, 就慢慢扩大“承包”面积。

  有的人家就指着秋收多挣工夫呢,这么一承包有的就急了,怕他们干完了就没活儿了,所以这效率又飙升了。

  蔡丹不得不佩服蔡姑父,人心玩的太溜了。

  秋收过半,农田已经收了大半了。

  蔡姑父这时候才算松了一口气。

  开着玩笑说明天不敲锣了,让大家伙睡个懒觉。

  附和声很多,但是都知道这懒觉恐怕睡不成。

  先不说起惯了,到点就醒。

  这地差不多都包给个家,早干完早领工分。

  一旦拖拉,队长可是会安排人进来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