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之不艰苦_作者:牛奶花卷(198)

2021-06-23 牛奶花卷

  七二年的四大队已经大变样了。


  在村里已经看不到一处土坯房了。

  全部是整齐宽敞的红砖瓦房。

  道路也是碎砖泥沙路,下雨不脏脚,还能骑自行车。

  现在四大队有五十多辆自行车,几乎家家都有。

  属于基本配置。

  这还不算,四大队还有电了。

  他们自己弄的柴油发电,发电量有限,只能供给日化厂一些机器。

  并不能用于队员生活。

  不过大队部安了个电喇叭,锣正式退休了。

  这个电喇叭早上会唱《东方红》,晚上还会讲新闻。

  全村老少都很喜欢这个电喇叭。

  蔡丹正在跟老师用英语闲聊,说的是学校的改革。

  现在他们不但有村小学,还有了村初中。

  现在附近几个大队不少学生都跑来上学。

  为了控制外来学员数量,不得不考核。

  录取率很低。

  “那几个队长又来找姑父抗议了。”蔡丹耸肩摊手,颇有些幸灾乐祸。

  卫老师微笑,“我相信言队长一定会说服他们的。”

  “当然,我姑父对付他们太有经验了。”蔡丹没忍住笑了两声。

  卫老师很是满意自己的学生,“你现在英语学的不错的,日常对话完全没问题,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个科目了——俄语。”

  蔡丹差点咧嘴,还好控制住了,“不会学混了么?要不再等等,等我把英语再加深加深的。”

  卫老师很有信心,“英语和俄语差别很大,肯定不会混的。”

  蔡丹整个人都蔫吧了,“好吧。”

  “你不喜欢俄语,要不换法语或者日语?”卫老师表示她十分民主。

  “就俄语吧。”蔡丹还是选了俄语。

  因为她知道他们这里背靠北方,俄语的用处更大。

  既然要学,就学个更有用的。

  “老师,我回去做账了。”蔡丹赶紧撤了,很怕老师想想再给加一门。

  她这位老师真的是语言天才,会英、法、俄、日、德语。

  年轻的时候去欧洲各国游历过。

  是真正的才女。

  本来应该受到重用的,可惜了。

  卫老师摆手,“去吧,我也该做饭了,晚上在这吃吧,我买两斤排骨。”

  如今四大队每天都会宰杀不少牲畜,其中很多牲畜是从附近的大队收上来的。

  毕竟靠他们自己养殖,数量还是不够的。

  这些被宰杀的牲畜大部分会被运走,也会给队员剩一些“边角料”。

  现在有条件天天买肉也不是问题。

  “不了老师,我娘也买了。”蔡丹和老师摆摆手,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她现在的办公室也是砖瓦房,里边没炕了,多了成套的桌椅。

  也有炉子,不过不是土炉子,是铁炉子。

  烧的也不全是木柴了,而是煤炭。

  因为砖瓦厂规模扩大,木柴需求量激增。

  蔡姑父又不允许过度伐木,怕把山砍秃了。

  但是砖瓦厂的窑等着木柴“下锅”呢,这也没难倒神通广大的蔡姑父,他从临市(产煤市)弄来了煤炭。

  用红砖换的。

  煤炭多了,不但砖瓦厂、日化厂在用,就连队员家里也会换一些用。

  因为煤炭炕烧啊。

  她们这些办公室自然也用上了,放到三年前,谁能想到农村能有这样的好日子。

  

  第103章 成长

  蔡丹将工作完成, 又去帮着老师把猪排炖豆角土豆下了锅才回了家。

  她那两位老师年轻时太过养尊处优了,做菜水平真心一般般。

  蔡丹有时候就会帮忙下厨的。

  不只她俩老师这样,那三位男教授也差不多。

  好在蔡四哥、蔡五哥手艺也不差, 就是徐州熙也跟老大夫学着做的一手好菜。

  有三个小徒弟帮忙,这三年三位教授过的还不错。

  他们在四大队生活惬意, 投桃报李,也为四大队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蔡丹哼着小曲回了家, “娘, 做什么这么香?”

  “五花肉炖豆角。”蔡母回答。

  蔡丹毫不意外,如今正是下豆角的时候,差不多家家都在吃。

  “不知道你五哥今天还回不回来?”蔡母嘟囔着。

  “应该回来, 要不然早让人带口信了。”蔡丹回答道。

  她们四大队的日化厂名头挺大, 其实生产的产品十分单一。

  就是肥皂和香皂。

  两个月前蔡姑父想要生产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