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四哥想了会,“娘,要不把你和三妹的棉被、棉袄弹了。”
那意思是不用弹他和蔡五哥的。
蔡母能那么干么,叹口气,“都弹了吧,弹这一回能挺三四年。”
蔡丹很是高兴,花钱她自然心疼,但是有的钱该花还是得花,“娘,咱得赶紧排班啊。”
她能预料,想要弹棉花的肯定很多。
反正已经决定要花钱弹了,那肯定是早弹早合适啊。
蔡母寻思了下,“着啥急,你爷奶、姑姑她们肯定也要弹。我们白个还得上山,棉被可以拿你爷奶那,让老两口帮忙看着,棉袄得晚上再送过去。”
“弹棉花速度快么?”蔡丹有些苦恼。
没有换洗衣服太麻烦了。
蔡母摇头,“快不了,棉花得一层层的弹,那么多钱可不得给弹好了。”
蔡丹皱了下眉头,“那…晚上师傅能给弹么,一晚上能把咱家所有棉袄都弹好?”
就算人家通宵给弹好了,那还得缝呀,白天又去上山,时间能来得及吗。
蔡母更是干脆,直接起身,“我去问问吧。不行就先弹棉被,棉袄等不上山了再说。”
一晃七天过去了。
蔡姑父宣布进山探索大队正式解散。
不敢再往里探了。
天也彻底的冷起来了,还飘了雪花,还好没下大。
蔡丹家这几天可没少干活。
除了进山捡东西,她们母子(女)几人晚上还要收拾菜园子。
白菜收完了,还有萝卜。
都要好好的储存起来,这是要吃一冬天的。
还要积酸菜、溜窗户缝。
这些活儿都是晚上做的。
对了,蔡四哥、蔡五哥也搬到东屋了。
这样天冷的时候只要烧东屋炕就好了。
省木柴。
同时可以多烧些,屋里会更暖和。
那个溜窗户边就是用报纸将窗户的缝隙黏住,不让风吹进来,这样屋子会更加保温。
这天上午,蔡丹和两个哥哥都躺在被窝里玩石头。
其实挺无聊的。
不是她们不想起来,是蔡母将他们的棉袄、棉裤都拿走弹棉花去了。
那位弹棉花的师傅还没走呢。
一直住在蔡爷爷家,被好吃好喝伺候着(住不给钱,吃的老师傅给钱)。
听说别的大队也有找来的。
从这点可以看出…掌握一项技术的重要性。
“四哥,我忘了一二三之后是啥来着?”蔡丹一副“想不起来”的样子。
自然是装的。
“笨蛋!一二三四五!多顺口啊。”抢答的是蔡五哥。
蔡丹斜他一眼,知道他学的快,臭显摆。
因为不想做“睁眼瞎”,她这几天就有计划的做铺垫。
让蔡母教她们数数。
蔡母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她会数数,也会算术。
家里的工分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蔡五哥爱凑热闹,蔡母教她的时候也跟着学了。
至于蔡四哥是蔡丹强拉着学的,他上过一年级,也没学到啥,又这么长时间了,怕都就饭吃了,好在有点底子,学起来不慢。
她自己是个伪儿童,一下子就学会更没什么可奇怪的。
倒是蔡五哥却记得不比她俩慢,可以看出来他很聪明,记忆力非常的好。
蔡丹拉着蔡四哥回忆,也是觉得他平时话太少,也有意让他加深一下印象,蔡五哥又裹乱。
真想掐他!
蔡丹到底拉着蔡四哥陪她练习了好一会。
直到蔡母回来。
她是跑回来的,进屋直接脱鞋上炕钻被窝。
动作一气呵成。
“外头好冷啊!”蔡母直哆嗦。
她穿的是蔡爹的棉袄,不过是被“减肥”过的。
里头的棉花大部分都被掏出来蓄进蔡四哥、五哥的棉袄里了。
不剩啥保暖效果了。
可不冷咋地,好在蔡母就是从蔡爷奶家跑回来,路够近。
蔡丹往她娘身边凑凑,让她更快暖和起来,“娘,回头你取棉袄的时候把被披上。”
蔡母好笑,“可拉到吧,那多棉袄咋拿啊。”
回手将棉被往上拉拉,这个软乎。
被弹过的棉被就是不一样。
钱花的值。
蔡丹想想也是,要是双手拉着棉被,就没办法拿棉袄了。“那就多穿几件单衣。”
也是有点用的吧。
蔡母已经缓过来了,也不抖了,“没事,讲好了,我明天中午过去取,那时候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