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把玩着手上的笔,淡淡一笑:“到时候再看看时间吧。”
*
在华国,宁蔓华获得洛伦佩斯奖提名,也再次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作为物理领域的顶级奖项,洛伦佩斯奖是由物理学家洛伦佩斯在1940年设立的,用以奖励在基础物理领域作出重要科学贡献的青年学者,每年仅授予1人,奖金金额为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奖项对获奖者年龄作了严格限制,要求必须授予40岁以下青年学者。目前为止,洛伦佩斯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是23岁的马卡洛夫。
此前,洛伦佩斯奖也曾提名过华国学者,但最终未能获奖,也没有女性获奖的先例。
在今年的5位候选人中,宁蔓华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轻的候选人。
有科技媒体对这5位候选人进行了对比,从洛伦佩斯奖官网提供的信息来看,赫伯特应该是宁蔓华的最大竞争对手。
赫伯特,28岁,青藤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二维材料的特殊性质。今年初,他与另一位研究者首次发现了超低温下二维材料的反常效应,这一重大发现,将为相关行业如计算机、汽车的实际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比之下,虽然宁蔓华证明的卡门猜想属于世界级难题,但在实际转化利用方面,与赫伯特的重大发现似乎略有差距。
有媒体评论认为:“综合来看,宁蔓华最终获奖的可能性并不算高,但仍不失为对华国女性科研工作者的一次鼓励。”
宁蔓华也看到了这些评论,但她没怎么放在心上。
她之所以答应参加此次活动,提名是其一,世界青年物理学术研讨会也很吸引她。
很巧的是,这次活动也安排在吉列国,因为之前有过签证,这次宁蔓华办出国手续都很顺利。
到了吉列国后,首先进行的是为期三天的世界青年物理学术研讨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高手们齐聚一堂,以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和张贴报告等形式进行交流,让宁蔓华获益匪浅。短短几天,她的笔记本就记满了一本。
第四天,颁奖仪式如期而至。
这次的评奖委员会代表是个白发老人,穿着礼服,打着领结。
宁蔓华暗想,好像去哪里颁奖,都是类似的人,就是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男人,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评委用平稳而淡定的语调说:“我宣布,2000年洛伦佩斯奖获奖者是……”
“赫伯特·戴维斯!”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赫伯特得意地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西装,大步走上颁奖台。
走过宁蔓华身边时,赫伯特还不经意地扫了她一眼,这就是苏珊娜所说的还不错?
宁蔓华耸耸肩,很快就微笑地鼓起掌来,能发现超低温下二维材料的反常效应,的确值得鼓掌。
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当然,这个消息传回了国内,又是一番腥风血雨的争论。
《为什么华国人拿不到洛伦佩斯奖?》
《华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出一个洛伦佩斯奖》
《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些经久不衰的话题又要来了……
*
然而,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因独立调查而享有国际威望的《独立时报》爆出了一则惊人新闻。
在这篇题为《洛伦佩斯奖大揭秘》的文章中,记者指出:“连日来,本报记者通过可靠线人获悉,今年洛伦佩斯奖在颁奖前,已经收到多份关于拟获奖者赫伯特的内部投诉信,指责赫伯特夸大了其在项目中的作用,也并非其所声称的第一发现人,同时,他还有找人为自己提名的嫌疑,希望洛伦佩斯基金会认真调查相关候选人的情况。
“但是基金会对此置之不理,并坚持把奖项颁给了赫伯特。”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投诉信来自不同的投诉人,但他们都不愿在报道中具名。根据他们提供的实验记录、照片等证据,多位学界专家认为,赫伯特有很大可能对其贡献进行了歪曲。”
“长期以来,洛伦佩斯奖由全世界范围内的100名独立科学家共同提名,得出票数最多的5位候选人,再由5人组成的评奖委员会通过投票讨论产生。但是,今年评奖委员会为最终获奖者花落谁家,争论了足足一个多月,直至上月才勉强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