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野史_作者:鼎子(104)

2018-03-08 鼎子

  虽说是个预选拔,之后还要学习两三年,然而一般商家都宁愿花大价钱将孩子送入小吏官职,以便日后翻身。如今,这种贴补式地教授两三年,哪怕以后不做小吏,这两三年的学习都已经是多少人家根本学习不到的。毕竟,如今能识字的人家都绝对耗费许多。对于那些可能天赋过人,然而根本从来不曾接触过算学识字的孩子,这些选拔仍旧没有任何机会,只能算是给他们指了一条路。然而,对于那些家境一般,但是至少会算学识字的孩子,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机会了。

  当初跟苏君侯一起共事的赵姓小吏如今也已经升职,虽然官职不高,然而也算是苏君侯的心腹。如今,在苏君侯手下做事,他也是一直忠心耿耿。只是,真正督办起来选拔事宜的时候,他也真是狠不下心来。有两三个天赋异禀,然而目前学识还达不到标准的孩子,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放弃。

  只是,他们家境不好,如果这次真的错过机会,那么此生也就在田野边生活。赵姓小吏当初也是家境一般,吃了不少苦才走到今天,又对良材颇为可惜,故而实在无法狠下心来。等他找到苏君侯的时候,苏君侯也一时间有些不舍,毕竟他根本不缺这一两个孩子学习生活的钱财,反倒是更希望以后手底下能有更多厉害的人。只是,既然是选拔,就必定还是要有取舍。否则,如今可以因为这个专门录取,以后源源不绝的人就无法阻止了。

  想了又想,苏君侯又把这个问题告知了苏云蓉,看看她那里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苏云蓉见苏君侯不舍的眼神,就明白他们都是惜才的。说实话,侯府真的不缺这点钱,只不过毕竟是官方的选拔,如果第一次就留下漏洞,那么以后只会越来越糟。而且,苏君侯的身份也有些不适宜出面资助,毕竟他本身做官也不为名利,何苦再沾上结党营私的名头?

  “爹,我有个想法,你看行不行。”苏云蓉轻声道:“这次选拔选的是可用之人,只要两三年集中学习之后,就能直接成为吏官。不过,既然你们可惜那些还未成才的良木,那么办个专门为此的选拔呢?这个就是挑中你们看重,然而年龄尚幼,天赋不错的。谁能通过这次选拔就可以参加一两年的最基本学习。这次的夫子就不必选择太过出名的,只要有耐心和能点拨学生的。不过,这个学习就是有强制要求必须一两年能够通过吏官选拔的,如果通不过,那么也就此离开。这也算是给他们一次机会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他们自己了。说实话,就算这一两年学习没通过选拔,那么他们也学了不少了。”

  苏君侯听罢,连忙点头道:“你说的十分在理。”

  苏云蓉回想了一下,还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朝代才第一次出现这种方式,毕竟如今官员选拔也都是举荐制,还不到科举时候。而且,无论怎么说,学习永远是最贵的,多少人家花费一生的积蓄希望能够将孩子培养成为以后的状元。可是,有多少人连最基本的几关都进不去。这次苏君侯促成的小吏培养,其实已经是走了前面好几步了,再加上他并非办事官员,不过是出于本心的做事,就连自己投钱都愿意。

  这边,苏君侯的事情进行的如火如荼。另一边,闲的无聊的苏勇毅除了去军营,又开始寻花问柳的悠闲生活。在军营里,他自掏腰包用的高马鞍效果还不错,等到秋猎的时候,他们还抢了一把风头。苏勇毅向来没有顾忌这一说,所以虽然是皇家秋猎,他照样还是用的高马鞍。

  陛下见他用的倒还不错,也颇感兴趣的问了几句。等苏勇毅说明利弊后,陛下沉默片刻,倒是起了心思在军中推广一下。当然,苏勇毅也表明这不是自己的发现,而是得了图纸后自己做的玩的。陛下原来还觉得苏勇毅他也不过是小孩性情,所以之前苏瑾瑜想去边关,他也提起过。然而,这么一看,苏勇毅心中只怕也早就想过此事,不然也不会在马鞍上下这个功夫。

  因备了薄酒和烤肉,苏勇毅得了陛下的首肯,倒是毫不客气。陛下在心中权衡了一下,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太监,让他把苏瑾瑜也先给叫进来。见陛下神情郑重,大太监也颇有眼色,只怕陛下此次并非舅甥叙旧,而是要谈正事。他连忙派人把苏瑾瑜请过来,还让外人不要进来打扰。

  苏瑾瑜得了信,跟着侍从往帐篷这边走,心中也不免疑惑,不知陛下突然叫他过去所为何事。只是,他一向为人谨慎,见侍从不似平日模样,只怕是有正事要说。帐篷附近气氛已经有些不同往日,本来秋猎就是放松消遣,然而此刻帐篷旁的守卫明显比之前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