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野史_作者:鼎子(145)

2018-03-08 鼎子

  苏君侯皱眉思索,叹口气道:“我知道了,这就让他们直言上奏。不过,耽搁一日,这水患不知道又要侵扰几家民田。”

  穆君侯只能是默默不语,他自己当年七国之乱是等到先帝亲自出面,才去揽下此事。对比郑丞相那种没几两才干,还光想着凡事都利于己身的人,穆君侯怎么也是看不上眼了。毕竟,就算太皇太后是他亲姑姑,他也照样跟先帝站在一起,反对兄终弟及。

  只是,碰上苏君侯这样光想着水利事情,对朝中派系一点都不敏感的人,穆君侯也就只有无奈了。就算是只知道荣华富贵的大长公主,在这种事情上敏感度都比苏君侯强得多。此事虽然也因大长公主请他来说服,但他们穆家和苏府本身关系匪浅,穆君侯肯定也会相帮。

  朝议时,自信满满的郑丞相还以为前两天的方士已经说动了刘弗,因此自然也就在朝议上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虽然看不上郑丞相为人,然而朝中附庸者也不在少数。等到吏部陈主事上奏时,朝中也少不了奚落之言。

  没承想,陛下反倒神色淡淡,听完了陈主事所奏,便同意一批人接着塞堵,另外大批人力调去疏浚河道。郑丞相得了朝中大部分的附和,却得了这样结局,自然脸上发烧。穆君侯在一旁默不作声,心中冷冷一笑。

  刘弗在朝议后,便将那几个方士逐出长安。就连去年颇受陛下看重的李姓方士都受了奚落。既然长生不老是逆天而行,如今不过河水改道就值得这些方士战战兢兢,那么还不如早早放弃说修道。他又拿出工部最近总结出的两个新方子,用到了这次河堤改道上。

  等到河患已清,刘弗听着朝臣上奏完毕,很是赏赐和提拔了一大批人。吏部本就是遍地受了苏君侯半师的小吏们,如今他们被提拔了上来,跨过台阶成了官员。而工部实验完了这两个方子,更是照着苏云蓉指点的方向,开始对比试验并发现新东西。

  郑丞相虽然是自家亲舅,然而既缺少大的才干,又只想着自身私利。这都已经是郑家最显着的人,现在在朝中也是一大片附庸。郑家如此名声赫赫,刘弗却明白若非是亲舅亲妈,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人当丞相。

  穆君侯虽然有丞相之才,然而前两年心态失衡,又跟穆家决裂,倒是用来克制的好人选。可如今,穆君侯也开始了默不作声。而苏君侯在吏部根基匪浅。这还不提,苏家两兄弟一个在长安守军,一个在边境多年。去年匈奴战中,所有人都没立大功。然而,以后再跟匈奴打上两次,他们战功绝对也少不了。

  想当年,太皇太后不过是平民出身,然而本身就是个聪明人。族中也就只有穆家一个能干的,其余族人不过不惹事。她就能将先帝压得喘不过气。苏云蓉生性聪慧,又博览群书,能和自己议论百事,时不时还能提出所有人想不出来的事情。

  倘若自己骤然离世,如果苏云蓉有孕,那么苏家和穆家一联合。这样的外戚和太后只怕就算是先帝在世,也根本无力抗衡。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他们好歹也是刘家亲属,至少不会让非刘姓的人上位。

  刘弗想了这一通,却又叹了口气。说来说出,终究他和苏云蓉至今无子。宫中新来的美人已经两人有孕。其中一人更是还要两月就要生产。想了这么多,他还是宁愿他和苏云蓉有孩子,而不是没有。

  可时间还是很快到了两个美人生产的时候。前后出生的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是可爱的胖娃娃。大长公主听闻宫中生下一个皇子,就已经翻来覆去睡不着。思来想去,她倒觉得倘若母亲去世,孩子放到苏云蓉膝下倒也不错。不过,她不过是稍有流露,就被苏云蓉说了一顿。

  “母亲,你还不明白吗?”苏云蓉叹息道:“陛下一直以来就厌恶争权之人。大长公主府中又怎么不风光了,何必趟这趟浑水。”

  长公主气愤道:“娘可是一心向着你!”

  苏云蓉默了默,才伸手指向外面,道:“先帝在时,娘你也是亲眼看着的。就算是立了太子,贵妃不照样……”

  长公主蹙眉,先前的兴奋劲也没有了:“你非要用那种人跟你比?那种蠢人如何比得上你?”

  “水满则溢。如今,父亲身体安康,两个哥哥以后也肯定会立功授勋。”苏云蓉怔了怔,道:“陛下如今又不是不重视我,凡是赏赐总是我是头一份。就算是生了皇子的那个美人也不过是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