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102)

  安公公张着嘴愣住,停在个颇为滑稽的表情上,僵硬的转头看了眼仍旧沉迷于看话本仿佛什么都没听见的重奕,再回头看宋佩瑜时,双眼充满了崇拜的光芒,甚至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破音,“就按您说的办!”

  “若是您当年没与云阳伯走散就好了,我们这些蠢笨的人……”安公公热泪盈眶的感慨。

  宋佩瑜笑而不语,短短时间内又想到好几个给顺娘娘过寿既不用花钱又很有‘孝心’的方案。

  浑身充满未知力量的安公公一天之内就布置好了东宫小佛堂。

  宋佩瑜受邀前去围观,说书人的讲桌、重奕的软塌、多宝阁上的摆设……除了‘佛’什么都齐全了。

  穆贵妃过寿当天,穆老夫人早早的就带着儿媳和孙女进宫。

  穆老夫人是一品外命妇,只要离开勤政殿和东宫的范围,就可以做轿,远比她只能步行的儿媳和孙女好过很多。

  她从富丽堂皇的勤政殿和东宫之间穿过,坐上轿后,入目所及都是仿佛未开化之地的荒芜和冷清。因此想到女儿如今的处境。身为永和帝八抬大轿娶进门的夫人又生下唯一的皇子,不仅不是皇后,还要被永和帝如此厌恶,连过寿都不能享受外命妇的请安。不由不悲从心来,全靠着死死掐着大腿,才没失态。

  好在进入两仪宫的范围后,总算是看到贵妃娘娘该有的排场和过寿的氛围,穆老夫人才勉强露出笑意,下了轿也不用人扶,大步流星的往正殿去,迫不及待的要看到她苦命的女儿。

  穆贵妃在她的好日子起了个大早洗漱,穿着全套的贵妃华服,光是头上的礼冠和配饰就至少十斤。

  她却能威严的坐在主位,连凤簪悬挂下来的东珠都没晃动过。

  听着门口太监通报穆氏女眷来请安的声音,仿佛华丽雕像的穆贵妃眼中才有了灵动,她第一眼就发现已经半年多没见面的母亲比起之前,似乎多了掩饰不住的老态。

  穆贵妃忽然想摸摸脸,看自己是不是也和母亲一样,不知不觉中多了皱纹。手都抬起来了,才意识到不对,就那么停顿在半空,等下面的人都行过了大礼,穆贵妃才顺势将半空中的手继续往上抬,“起来吧,赐座。”

  殿里的女官连忙去扶各位夫人。

  穆老夫人见到盛装华服眼中却没半点喜气的女儿,眼睛忍不住的发酸,却不想在儿媳的面前戳破女儿最后的伪装,别过头道,“上次见到娘娘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我见娘娘似乎比从前胖些了,可见是日子过的舒心。”

  穆贵妃扬起嘴角,声音宛转悠扬,“殿下孝顺,陛下又下旨要设立詹事府,我有什么不顺心的?”

  穆家几位夫人见状,连忙将早就准备好的吉利话说出来哄穆贵妃开心。

  原本寂静的宫殿,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虽是自家人,但穆贵妃毕竟是过寿,因此进宫贺寿的人都带了礼物。

  穆老夫人送得是对竹爆平安的玉扣,装玉扣的盒子别有玄机,夹层里有穆氏家主带给穆贵妃的话。

  穆九是在场唯一的小辈,送给穆贵妃她亲自绣的荷包,被穆贵妃拽到了身边坐下。

  其他人送的都是放在他们这样的人家,也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穆大夫人送的一对红玉制成的凤簪。

  红玉本就难得,况且红玉外还有层薄如蝉翼的金箔分别裹在凤凰的脖颈和两个翅膀的根部,后面部分悬空在红玉之上,明明看上去一碰就要碎,却被雕刻成惟妙惟俏的羽毛,轻轻晃动凤簪,就像是真的飞起来了一般。

  就连穆老夫人都忍不住赞叹,“不仅红玉难得,能制出这种首饰的工匠更为难得,当真应了凤凰于飞。”

  “还是母亲有眼光,这套凤簪的名字就是凤凰于飞。”穆大夫人转头对正捧着凤簪的穆贵妃道,“只有这样的簪子才能配得上娘娘。”

  穆贵妃勾起嘴角,对身侧的穆九道,“来,小九给姑母戴上。等将来,姑母让尚宫局制更好的给你。”

  这对红玉凤簪已经如此奢华精妙,甚至在穆氏这样的世家都能作为传家宝。穆贵妃口中更好的是什么,众人心知肚明,纷纷露出打趣的笑容来。

  穆老夫人顺势将话题拐到重奕身上,“说起来今年殿下却是来的比往年要晚。”

  穆贵妃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扶了下穆九刚带上去的凤簪,道,“许是勤政殿有事耽误了他,毕竟是要有詹事府的人了,外面的事总比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