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速度,当真如宋佩瑜说的那样,等到九月就能将整个东宫都修葺完毕。
这种速度在知晓内情的人眼中绝对是骇人听闻。
尤其是他们都见到了已经修葺完的宫殿,不能昧着良心说东宫是糊弄着修葺才能这么快。
不仅永和帝有时间就来东宫看修葺的进度,连在勤政殿加班的大人们也经常来东宫拜访,说是来给殿下请安,进了东宫后却径直往声音大的地方去。
他们第一次见到修葺大型建筑不必大兴土木,也不必将泥土千锤百打成浆糊状,再慢慢晾干才能盖房。只要用红色的砖块和名为‘水泥’的东西,三天就能新起一座宫殿。
仅仅五百个侍卫,不仅够用,还有余地值班,不耽误本身守卫东宫的职责。
宋佩瑜去年在梨花村时,就通过穆清交给永和帝的水泥方子终于被永和帝重视了起来。
永和帝还亲自带着大臣去看为了烧砖临时搭建的火窑,将旧宫殿拆了的土块仔细碾碎,再筛取出最细致的部分,然后混入从外面运进来的黏土,和成泥做成砖胚,在阴凉处晾到半干入窑。
只需要十多个人忙碌,不过十天的时间,就能得到够建造一座新宫殿的红砖。
如此反倒是工部的人跟不上东宫宫殿翻新的速度,只能将稍微简单些的刷漆等工作都教给十率。
等到七月末,东宫所有的宫殿都焕然一新,只差最后的修整,东宫小学堂再次放假,重奕也搬到了勤政殿。
永和帝开恩允许他们去庄子上避暑,这次不用担心他们不回来。
最多一个月,东宫就能彻底修葺完,永和帝知道他们肯定迫不及待的回来看最终成果。
九月,猜测永和帝为重奕想要在此时修葺东宫而大发雷霆,及时叫停,才让修葺东宫没了后续的人纷纷听说东宫已经修葺完了,广发请帖邀请众人赴宴游园。
请帖发放后,宋佩瑜四个月前悄无声息递到礼部的折子也有了结果。
经礼部商议,永和帝盖章,宋佩瑜为生母请封诰命的折子通过,礼部和宫□□同来人传旨,册封宋门柳氏为三品诰命夫人。
宋佩瑜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为后日东宫举办的宴席做最后的安排。
他给特意来报信的小太监赏了个金裸子,望着院子里的琉璃树陷入沉默。
勋官与有实职的官终究是不一样,他当初给柳姨娘请封诰命的时候,就做好了礼部不会有回应,或者会降级批准,给柳姨娘四品以下诰命的准备。
没想到虽然时间隔的久了些,最后竟然是最好的结果。
柳姨娘这个时候有了正三品的诰命,后天就有资格来东宫赴宴。
宋佩瑜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不是二哥或者大哥有意促成,从写下请封诰命的折子起,宋佩瑜就有意的回避这件事。
重奕拿着剑从演武场回来,见宋佩瑜的神色与往日不同,随口问了句,“怎么了?”
宋佩瑜没有隐瞒重奕的意思,“刚才有小太监来报喜,我姨娘的诰命批下来了,正三品。”
重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赏”
重奕身边的安公公笑眯眯的给宋佩瑜道喜,“我记得前两日殿下库中刚进了副红宝石头面,正好拿来给柳夫人贺喜。”
宋佩瑜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随口与重奕说了几句话,就心思重重的走了。
重奕看着宋佩瑜的背影走远,转头问安公公,“他怎么不高兴?”
“嗯?”安公公茫然的看向重奕,迟疑道,“宋大人喜事临门怎么会不高兴,您看他笑的多开。”
“他不高兴”重奕重复这句话。
重奕态度如此笃定,安公公也跟着犹豫起来,他转头看向宋佩瑜已经看不见的背影,半晌后才满是不确定的开口,“老奴听闻宋大人是在云阳伯夫人膝下长大,也许是怕云阳伯夫人与他生分了?或者柳夫人毕竟是妾室,宋老夫人尚在,恐怕对柳夫人的态度会有变化。”
重奕听了这‘复杂’的人物关系,顿时失去了兴趣,转身回屋了。
安公公却记在了心里,打消了马上去找头面让人送去宋府的想法,决定等宴席过后再着人去宋府给柳夫人送头面。
柳姨娘有了正三品的诰命变成柳夫人,本身对宋氏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柳夫人的荣耀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宋佩瑜。
自从宋佩瑜成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他在宋氏的地位举足轻重,已经超过了他几个哥哥,仅排在宋瑾瑜和宋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