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541)

  因为这场风波,已经将鸿胪寺的事都交代下去,正抓紧时间收集整合燕国消息的宋佩瑜,在临近出发前又被宋瑾瑜抓了壮丁。

  永和帝动了真怒,命吏部将赵国成立后的所有文书都送到三省。

  宋瑾瑜告诉宋佩瑜,接下来会有很多老大人‘自愿’告老,朝堂上将会空出许多官位,他打算让宋景明趁着这股东风回到中央。

  说起这个,宋佩瑜立刻动力翻倍,恨不得能整天整夜的在宋瑾瑜的书房不离开。

  白天整合燕国的消息,晚上查看吏部送来的文书,将与燕国关系匪浅的人都单独记载下来。

  重奕硬是整整十天,都没在宋府之外的地方见到宋佩瑜。

  就算是在宋府内见到宋佩瑜,重奕也不是每次都能从大门进去,而且他只能去天虎居,不能去大房。

  因为去了大房,见到宋佩瑜,也一定会见到宋瑾瑜。

  宋瑾瑜倒是不会阻止重奕也留在他的书房,却会让重奕坐在另一边,然后亲自去找记载古史的书籍或者各种策论,一个字一个字的与重奕仔细讲解。

  看话本子从来都不会看困的重奕,连一刻钟的时间都坚持不下去,就会不可抑制的犯困。

  然后持续在,听了宋瑾瑜的话犯困,看到宋瑾瑜的脸清醒,还要时不时的被宋瑾瑜提出问题之间轮回。

  久而久之,重奕宁愿找壶美酒,坐在宋瑾瑜的书房上饮酒发呆,顺便听着书房里动静,也不愿意再进门。

  度过煎熬的十天后,终于让重奕等到正式从咸阳出发的日子。

  因为是代表赵国出使燕国,永和帝专门让人翻新太子仪仗,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浩浩荡荡的摆放在皇宫外。

  望着穿着全套太子冕服的重奕登上高车,背影逐渐变成个小小的黑点,肃王突然小声道,“我怎么觉得朱雀非但没有不舍,反而很开心?”

  永和帝冷哼,“他终于能如愿以偿的离开咸阳,能不开心吗?”

  肃王猝不及防间,踩到让永和帝恼怒的地方,尴尬的挠了下头发。

  望见远处去神色与永和帝几乎一模一样的宋瑾瑜,肃王突然笑出声来,“下次朱雀再这么开心的时候,兄长定会比朱雀更开心。”

  永和帝顺着肃王的目光,看到正靠着城墙站着的宋瑾瑜,立刻懂了肃王的意思。

  能比出门还让朱雀开心的事,唯有朱雀心心念念的成亲。

  朱雀真正的得偿所愿,人丁单薄的家中还能正式多个人,他当然也会开心。

  想到此处,永和帝因为亲眼看着重奕离开咸阳而产生的惆怅,顿时消散的干干净净,甚至开始盘算要给重奕准备什么聘礼。

  同样满心惆怅的宋瑾瑜感觉到身上久久都没移开的目光,抬头看了过去。

  永和帝与肃王正并排站在一起,满脸喜滋滋的笑意。

  只是那笑意在宋瑾瑜眼中,总觉得像是……不怀好意?

  因为从咸阳出发的时间够早,重奕和宋佩瑜并不需要赶路。

  出了咸阳范围,将夸张的太子仪仗收敛后,他们甚至偷偷离开大部队,骑快马去周边游玩几天。

  可惜他们游玩的地点大多都是在床上,并没有看到许多不同于咸阳的风景。

  半个月后,宋佩瑜与重奕赶到漠县。

  宋佩瑜在距离燕国最近的位置,再次埋身进各种似真似假的消息中。

  重奕则拿着梁王的信物,赶往西梁军的军营,直到半个月后,才回到县城内与宋佩瑜汇合。

  在收到燕国邀请的三个月后,宋佩瑜与重奕离开幽州最东边的漠县,踏上完全不同于赵国水泥路的传统官路。

  没过一刻钟的时间,宋佩瑜就颤抖着手从车架中爬了出来。

  没有水泥路,他的晕车症状又回来了。

  因为宋佩瑜晕车,只能骑马,赵国使臣队伍的速度变得空前的缓慢。

  从漠县到燕国仟县,仅仅两天的路程,赵国使臣队伍硬是走了将近五天,在第四天的下午,才来到燕国仟县的城门下。

  负责迎接赵国使臣的燕国人主动出城来迎。

  来人自报家门,名为陈言舟。

  宋佩瑜知道这个人。

  陈言舟,昭和大长公主的嫡长孙,身上有庆帝赐下的二品护国将军勋爵,也被称为陈将军。

第106章

  从咸阳出发前,永和帝不仅给重奕准备了全新的仪仗,随着重奕来燕国的人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整个使臣队伍差不多有六百人,光是十率骑兵就有五百,全都骑在从党项而来的高大骏马上,高举着赵旗和朱雀旗,以半圆形将赵国使臣队伍的其他人和整齐停在一起的大马车围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