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543)

  陈言舟非但没计较喷在脸上的马息,还几不可见的移动脚步,主动离宋佩瑜更近了些。

  宋佩瑜假装没发现陈言舟的小动作,伸出手一项又一项的给陈言舟数赵国使臣队伍中的人都有什么作用。

  重奕的仪仗队。

  专门负责养马架车的就有六十四人,有些人水土不服时,才能随时都有人能够替换。

  负责扛旗的有三十二人,两人一组也就是十六组,每组人都身高体重甚至相貌都要相像,只要有一个人不舒服,整组都要重新轮值。

  仪仗队中还有专门的号手。

  陈言舟目光呆滞的顺着宋佩瑜的示意转头。

  十多名骑在高大骏马上的壮汉驭马走出队伍,变戏法似的拿出制式各不相同的号角。

  ……

  经过宋佩瑜的解释后,赵国使臣队伍,将近六百人中,有五百多都是赵国太子仪仗队中的人。

  宋佩瑜稍稍弯腰,半趴在马背上,低头望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陈言舟,缓声道,“才不到六百人,难道还会给洛阳带来威胁?你……”

  余下半句话宋佩瑜没说出口,陈言舟却知道宋佩瑜与刚才那些人一样,也在嘲笑燕国‘小气’。

  眼看着赵国使臣队伍的态度十分坚决,陈言舟也不敢再多说。

  他垂目将今日的羞辱都记在心中。

  陈言舟也不是个笨人,从被赵国使臣牵着鼻子走的氛围脱离后,他马上想明白了导致此时尴尬的源头。

  赵国使臣不满意,来迎接赵国太子的人只是个正二品的护国将军,或者说是不满意他的轻慢态度。

  如果他听闻赵国使臣从漠县出发后,立刻带人出去迎接,而不是在仟县内等到对方到了仟县城门外,才慢悠悠的出来迎接,也许结果会有不同。

  陈言舟暗自懊恼后悔的同时,也对远在洛阳的昭和大长公主升起极大的不满。

  祖母只想着要讨好太后,就主动给他讨这份差事,还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他‘不能让姓宋的人好过’,也不必太顾虑赵国太子。

  以至于他竟然忘了,赵国太子不仅是出了名的怪脾气,还是一个月内就拿下卫国的猛将。

  否则他怎么都不会将这桩差事,办得如此离谱!

  陈言舟发现了导致他尴尬境地的源头,却没办法做出补救。

  只能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黑,继续满嘴世叔,与宋佩瑜套近乎,希望宋佩瑜能帮他劝赵国太子消气,早些与他进城。

  等将赵国使臣都迎入仟县后,他再慢慢想办法让赵国太子息怒。

  千万不能继续惹恼赵国太子,万一赵国太子恼怒之下想要直接折返赵国,他岂不是万死难辞其咎。

  宋佩瑜尚且愿意与陈言舟多周旋一会,通过与这位从小养在昭和大长公主膝下的金孙,推测昭和大长公主的性格。

  除了刻在骨子里的傲慢,陈言舟十分符合这个时代对长子嫡孙的要求。

  会因为疏忽和傲慢轻视重奕,也会在发现不对劲后,立刻想尽办法补救。

  宋佩瑜能察觉到陈言舟对他若有若无的恶意。

  陈言舟能在对他怀揣恶意的情况下,仍旧伏低做小一口一个亲亲热热的‘世叔’唤他,将他当成救命稻草。

  可谓是将厚脸皮体现到了极致。

  不知道人,说不定还会以为他与陈言舟真的是通家之好。

  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旧能分得清轻重缓急,又十分能隐忍。

  如果昭和大长公主也是这种性格……

  怪不得燕国太后会被耍的团团转,为了别人的儿子,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还将别人当成姐妹般亲密。

  却不知道,她们是‘姐妹’。

  重奕见到陈言舟几乎要贴到宋佩瑜身上后,彻底失去耐心,终于肯主动开口,“燕国无人来迎,可见是不欢迎孤,回了。”

  重奕话音刚落,平彰就驭马直勾勾的朝着陈言舟撞了过去。

  多亏陈言舟身边的人反应够快,及时拽了他一把,平彰的马也不快,陈言舟才没受伤。

  平彰看都没看被拽得衣衫不整,异常狼狈的陈言舟,径直去队伍最前方,大声招呼骑兵准备原路返回。

  陈言舟的脸色从恼怒的羞红再到铁青,最后满是苍白。

  不能让赵国太子就这么离开。

  如果赵国太子就这么离开,他的差事就彻底办砸了,就算是祖母和太后,也没法保下他。

  陈言舟狠狠的咬着牙,尝到嘴里越来越浓郁的血腥味后,突然直挺挺的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