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孝帝的力道,双方的脸无限贴近,连彼此的呼吸都能感觉得到。
太后突然一口啐在孝帝脸上,“你不怕你弑父夺位,连父妃都不放过的丑事天下皆知,就尽管杀了我。”
太后的话犹如伏天的冰水兜头盖脸的泼在孝帝身上,不仅让孝帝心头的怒火变成恐惧,还成功唤回孝帝些许理智。
孝帝不后悔弑父夺位,也不后悔当年找上太后,却无比后悔当年刚登基时,明明想要彻底解决太后以绝后患,反倒被这个贱人算计得拿住把柄。
太后立刻发现孝帝脸上的凝滞,她得意扬起嘴角,主动伸出双手搂住孝帝的脖子,在孝帝耳边呢喃,“让哀家想想,你登基后都睡了你父皇多少妃子,先是陈美人,然后是婉昭仪……甚至连哀家都不放过,陛下在床上的时候都记得一口一个‘母后’,怎么下了床反而不认?”
孝帝狠狠的闭上眼睛。
太后的话像是柄锋利的尖刀,毫不留情的划碎他为自己找的所有理由。
刚开始的陈美人,确实是太后在算计他。
但后来……
再次被孝帝狠狠推开,太后甚至连生气的念头都提不起来。
‘蠢儿子’十多年过去都没有任何长进,她笑都来不及,为什么要生气?
如果不是孝帝够蠢,她怎么可能在庆帝驾崩后,仍旧尊荣无限,好生生的活到现在?
孝帝居高临下的望着太后,“这些年,除了宋氏突然举族离开洛阳没合你的心意,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你在后宫搅弄风雨的动静,朕都从未计较过。”
“我不信你不知道前朝那些老东西们对赵国使臣的重视,朕恨不得能将建威和宋瑾瑜扒皮抽骨挂在城墙晾干,都能忍得下重奕和宋佩瑜,你难道就不能为朕稍作考虑?”
说到最后,孝帝的语气已经从愤怒变成不解和伤心。
太后垂下眼帘,其中非但没有动容,反而满是嘲讽。
要不是孝帝没用,当年让宋氏偷偷溜走,就没有今日之事。
她当然知道前朝那些老东西们对赵国的态度,她还知道,面前这个没用的蠢东西,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压制赵国。
如果她现在不对宋佩瑜动手,以后更不会有机会。
在太后眼中,孝帝已经是将死之人。
她不再与孝帝争论,不是因为她怕了孝帝,而是她连与孝帝争论,都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孝帝也发现了太后的沉默。
但他主动放软态度,要的不是太后的沉默而是要太后的保证。
保证不再擅自对赵国使臣动手。
孝帝不动声色的吸了口气,半蹲在太后面前,伸手去摸太后脸上被他捏出大的红印,“莲儿,我们……”
太后毫不犹豫的拍开孝帝的手。
她本不想与孝帝再多费口舌,但孝帝非要恶心她,“陛下倒是不必为难自己做出这般姿态,你只说哀家不肯为你考虑,难道你为哀家考虑过?”
孝帝眼中极快的闪过喜色。
他以为太后肯理会他,是态度软化的表现。
作为坐拥三千后宫的皇帝,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当女人朝他抱怨的时候,是在恳求他的偏爱,只不过是方式特殊些罢了。
“我怎么没为你考虑?”孝帝不假思索的道,“我如果没为你考虑,会一直不立继后?会……”
太后立刻打断孝帝,“然后你精挑细选,选了个生母恨不得将哀家挫骨扬灰的皇子要立为皇太子。”
“呵”太后嘴角的嘲讽毫不掩饰,“我知道你为什么选五皇子为皇太子,还要选贤妃为继后,你想让贤妃替你杀了哀家。”
孝帝脸上的深情瞬间凝滞。
太后将他的心思猜的分毫不差。
过了最初意乱情迷的几年,或者说自从宋氏举族搬走太后开始发疯后,孝帝就始终都想杀了太后。
只要太后还活着,尤其是行事越来越偏激的太后活着,他做出的那些事就随时有可能被公布出来。
但太后过于敏锐,在发现他动了杀心后,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她不仅有他弑父的证据,还有他强迫玷污父妃的证据。
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这些证据就会立刻人尽皆知。
孝帝这才发现,他错的可怕。
太后不是没有脑子只会撒泼,唯有靠父皇靠他才能活下去的柔弱女人。而是披着无害外表,实际上心如蛇蝎的女人。
孝帝十分清楚,太后手中的那些证据对于他来说有多致命,只能一退再退,甚至在太后强调自己没有安全感,害怕出宫会被刺杀却没有护卫能及时赶到后,连腾蛇令和福猪令都给了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