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610)

  楚国人不会不知道,楚国接受黎国世家的求助,还特意赶在赵国出兵之前占领黎国与赵国接壤的位置,会得罪赵国。

  宋佩瑜想知道,楚国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一直以来与世无争的行事作风。

  原因在宋佩瑜的预料之外,却很符合楚国的情况。

  半年前,楚国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子忽然生了场大病,虽然没因为这场病薨逝,身体却始终都不太好,最多也就拖到年后。

  然而楚国老太子的父亲,已经将近百岁的楚皇却仍旧身体健康,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得了个小公主。

  楚皇还在与永和帝的信中开玩笑,让永和帝送个小郡王去楚国皇宫给小公主做驸马。

  随着老太子的日子越来越少,楚国不得不面临难题。

  太子薨逝后,是立太子的儿子为太孙,还是立楚皇的其他儿子为太子?

  自古以来,但凡是有叔叔的太孙,最后都没什么好结局。楚国太子的儿子却与有史以来的太孙都不太一样。

  楚国老太子都将近七十,长孙正好四十二岁。

  相比历史上记载的孱弱太孙与正值壮年的叔叔们。

  楚国皇长孙与他已经年老体衰的叔叔们比较,反而是正值壮年的那个。

  楚国的问题在于,楚皇的继皇后,给楚皇生下个与皇长孙同年的嫡次子,也就是楚国答应黎国世家的请求后,带兵快速占领黎国地盘的楚国嘉王。

  如果是楚皇先驾崩,哪怕是楚皇和楚国皇太子同时逝世,嘉王都不会生出与皇长孙相争的心思。

  但事情就是那么凑巧,楚国老太子眼看着就要咽气,楚皇却至少还能坚持几年。

  只要楚国老太子薨逝,嘉王就是楚皇唯一的嫡子,他母亲是皇后,外公是承恩侯,身份甚至比皇长孙更胜一筹。

  一个是曾经倾注过希望的长孙,一个是继室皇后生下的小儿子。

  应该立刻拿定主意的楚皇,陷入犹豫。

  凭他的心思,其实更看重嘉王。

  毕竟他的孙子那么多,长孙除了是长孙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嫡子却只有太子和嘉王。

  楚皇当年也是抱着嘉王聪明伶俐可惜生得晚,想要补偿嘉王的心思,才会力排众议,立嘉王的母妃为皇后。

  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人是曾寄托他所有期望的太子,就算他们近年来多有争吵,楚皇却从来都没想过,太子会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太子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也最觉得愧对的人就是皇长孙,楚皇又怎么忍心看太子遗憾离世。

  楚皇在手心与手背的选择上陷入迟疑,顺势在朝臣的争执下端水。

  就连老太子病倒后无暇再处理朝政,楚皇都是让皇长孙与嘉王协商处理。

  协商的结果自然是皇长孙觉得委屈,嘉王觉得憋屈。

  两个人对彼此的好感直线下降,快速从关系还不错的叔侄变成针锋相对的政敌。

  黎国世家正是在这个时候,请求楚国的帮助,并承诺会大开城门,主动迎楚军进入黎国的县城。

  皇长孙是被老太子手把手带大,想法与楚皇、老太子一脉相承。

  与世无争、力求稳妥。

  他稍作犹豫后,就回绝了黎国世家。

  他不想因为黎国世家与赵国产生隔阂。

  嘉王的想法却与皇长孙不同。

  皇长孙生下来就是皇长孙,未来的皇太子,有追求稳妥的资格。

  他却因为晚出生几十年,只能做个亲王,好不容易才等到皇太子先于楚皇病危,给了他一线机会。

  嘉王十分明白,他在上面有作为嫡长子大哥的情况下,还敢暗中肖想皇太子的位置,已经是离经叛道。

  他想抓住机会,代替大哥成为皇太子,就要更离经叛道才行。

  谁也不知道嘉王与楚皇说了什么。

  从结果上看,嘉王成功说服楚皇,从楚皇手中拿到兵权,快马加鞭的赶到楚黎边境,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黎国五个县城。

  嘉王的表现让楚臣大喜过望。

  他们已经有追求稳妥数十年的楚皇,委实不想再要一个与楚皇性格相似的新君。

  他们想要嘉王这样,能让楚国更进一步的君主。

  在与皇长孙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的嘉王立刻反扑,获得绝大部分朝臣的支持。

  就连皇长孙年长的叔叔们,也纷纷选择嘉王。

  按照目前的形势,除非楚国老太子薨逝后,楚皇暂时压下立新储君的事,否则楚国的新太子必然会是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