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657)

  永和帝掰着手指头数,又列出来五个人,最后一个正是宋瑾瑜。

  “你说……”永和帝脸上的挣扎越来越重,语气迟疑的对肃王道,“朕是给瑾瑜晋侯,来日再给瑾瑜的小儿子封个承恩侯好,还是直接封瑾瑜为国公?”

  反正对宋瑾瑜来说,公爵还是侯爵,不过是排位而已。

  听闻宋瑾瑜的小儿子不太争气,承恩侯的爵位至少能让宋瑾瑜的小儿子三代不衰。

  他好想给宋瑾瑜封承恩公,但是他不敢。

  永和帝懊恼的叹了口气。

  肃王嘴角的傻笑立刻收敛。

  他目光复杂的望着仍旧满脸懊恼的兄长,动了动嘴唇,却没发出声音。

  因为他不知道,要怎么不伤帝王尊严的告诉永和帝。

  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是永和帝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和宋氏是亲家。

第124章

  宋佩瑜与重奕在兖州停留到年底,然后接受青州王的邀请,去青州过年。

  除夕当天,熟悉的圣旨,熟悉的赏赐。

  宋佩瑜去年的十二件蟒服还没全部上身,就又得十二件崭新的蟒服,同样是搭配的头冠、玉簪还有鞋履、配饰一应俱全。

  他满心复杂的领赏后,抬头就对上青王和青王世子,暗含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宋佩瑜下意识的抓紧手上的圣旨。

  青王和青王世子也有被永和帝的赏赐的蟒袍,羡慕他做什么?

  年后,青王带着家眷和许多舍不得放弃爵位的青州王族、勋爵前往咸阳,同行的还有十万青州军。

  与咸阳达成共识后,青王就命各地整理驻军花名册,必不可少的驻军只留一半,空出一半的位置给赵军。

  除此之外,再留二十万能随时调动的青州军。

  这二十万青州军。

  青王带走十万,到达青州后,这十万青州军会转路梁郡,在梁郡驻守至少三年。

  剩下的十万青州军留在青州,调动这十万青州军的虎符一分为二,一半交给重奕,一半由青王世子保管。

  梁王正带着在翼州境内的西梁军火速赶来,青州空缺的军防都由西梁和东梁籍的士兵补充。

  地盘越来越大,赵旗插在兖州和青州的城墙上后,整个北地都被赵国掌控。

  不可能只用幽州官员和赵军管理、守卫所有地方的情况下。

  相比较而言,相互交换各地的驻军,是在不影响治安的前提下,防止暴动的最有效方式。

  宋佩瑜在兖州和青州的文官调动上,也采取这样的办法。

  从前,无论是卫国、双梁还是燕国,文官的任命都采取当地官员加赵国官员的组合方式。

  如今轮到兖州和青州,赵国多年来培养的文官已经差不多消耗殆尽。

  而且相比卫国、双梁和燕国的文官,兖州和青州的文官对赵国文官有称不上强烈却很明显的排斥。

  这个时候,兖州和青州不仅缺少大量能保持两个州基本运转的文官,还缺少在赵国文官和当地文官之间做缓冲的人。

  如果有人能对兖州和青州的文官做白脸,让赵国的文官作红脸,赵国文官和兖州、青州文官的紧张关系就能快速得到缓和。

  宋佩瑜结合他看到的兖州和青州的情况,一口气给咸阳送去好多封折子和密信。

  咸阳那边很快就有了回应。

  永和帝不仅同意了宋佩瑜的所有提议,还特意下旨允许重奕在青州设小朝,可以在翼州、兖州、青州之间自由调度,不必事事都先请示咸阳。

  “这是给我的?”宋佩瑜指着面前的盒子,脸上皆是迟疑。

  永和帝赏他东西不奇怪,但只赏一样东西,是给他而不是给重奕,就很怪异。

  早就从东宫十率卸任,回到永和帝身边的郝石,肯定的点了点头,“陛下特意交代我,要将这个盒子亲手交给你。”

  既然郝石如此肯定,宋佩瑜也不再顾虑,直接掀开雕花木盒的盖子。

  宋佩瑜快速抬头,望向郝石目光中满是疑惑,“这真的是给我的?”

  郝石如同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连声道,“没错,没错!”

  目光转向打开的盒子后,郝石却发出疑惑的声音,“你看盒子底是不是还有东西。”

  宋佩瑜闻言,再次低头看向雕花木盒。

  里面是红玉制成的方印,上方是只展翅欲飞的火鸟,与重奕的朱雀旗上面的那只火鸟一模一样。

  单从尺寸上来讲,这枚方印与永和帝的玉玺就在伯仲之间,已经远超私印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