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146)

2018-03-05 燕七雪

  她们想帮忙,但丁石头不让,怕小鱼的鱼鳍尖儿割到她们的小嫩手。

  她的腕劲儿练出来了,用起菜刀十分利索,很快就将小鱼儿都剖了个干净,再放到水里清洗,将鱼肚里的杂物掏干净。

  再拿进厨房分出两半,一半拿盐细细抹了,先腌半个时辰入味,一半就洗了锅慢火炖汤,等鱼炖烂,那汤汁浓浓地味道很鲜美。

  可惜赵简已经走了,不然给他喝一碗肯定喜欢。

  想到赵简,丁石头心里一个激灵,咬了咬唇,下定决心要将赵简抛在脑后,以后就当他是个大金主得了。

  等丁点背着半箩筐鱼辛苦走回来时,厨房里欢声笑语很是热闹,鱼的香味裹着炸面粉的香味还有葱花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丁点猛地来了精神。

  “老大,我看有半筐鱼就赶紧回来了,再多咱也吃不完。”丁点将箩筐摘下来往地上一放,立刻就跑去灶台边。

  “把手脚洗干净,一会就能吃了。”丁石头正煎着小鱼,吩咐着,小福她们几个早已端着碗在一旁雀跃地等着了。

  腌过的小鱼虽然没有更多调料,但对他们来说,裹了面粉香喷喷地炸出来,已经是很好吃的美食。

  腌过的小鱼滤干了水份但没有晾晒,既保持了新鲜,又收紧了肉质,容易剃刺,口感也更适合裹了面粉的酥脆味道。

  面粉里掺了胡椒粉,吃起来还有点辣辣的味道,丁石头说,这种天气吃胡椒驱寒、去湿,防止风寒。

  很快一人一只碗,丁石头也不煎了,先吃了再说。

  这天他们就忙着处理那些鱼了,想留活的就养在水盆和水桶里,能腌起来的都腌了起来。

  这天晚上看到星子出现在天空时,丁石头大松了一口气。

  好了,未来几天不用担心下雨了。

  大家听了都很开心,收拾着去睡觉时,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能上山挖竹笋去。

  经过这么多天的等待,新一批竹笋应该出来了吧。

  丁石头站在屋檐下仍看着天色没有动。

  她在想,杭城的雨停了,别处应该更晴朗才是,赵简他们已经离开安吉县前往福建了吧?

  说好将他抛在脑后的,可越是想忘记一个人,反而思念停不住,总忍不住牵挂。

  正文卷 第209章 周管事的算盘

  又晴了一天后,路面就干起来了。

  只是清明就在这样的天气里过去,昨天村里人就开始上山祭扫,拾掇自家山坟。

  丁家是新来户没祖先在此,清明节对他们只是无感的一天。

  天晴之后,他们就将木耳拿出来再晾晒一下,还好之前处理妥当,并没有发现霉坏的干木耳。

  反而有不少人家下雨前为了抢晒,收藏时没处理好,出现不少晒坏的木耳,难免有些骂骂咧咧心烦的声音传来。

  丁石头也不好奇,更不串门,就算有人跑来看丁家新屋,她也客气地表示了冷淡,更不会请人进正屋炕头去坐。

  天晴之后白天不烧炕了,少年们都忙着摘木耳去,妇人们来了也不能跑人家一群孩子的屋里赖着不走吧?

  家中无妇人,这串门都串不起来。

  反而是村童们跑来问过一回,村塾什么时候建得起来,他们这些天有认真得以《锄禾》,十个数都牢牢记住了。

  丁石头听了很欣慰,小孩子自己渴望读书是好事,教书最高兴地还是遇到自己愿读的孩子,若是不愿读,教起来总是会辛苦一些。

  于是她呼应情景,又教村童们背了一首《春晓》。

  这首诗会在教《千家诗》时教他们,但现在见他们学习的态度积极,就先教了。

  给他们念过一遍后,就细细描绘春晓的画面,春天、啼鸟、夜里刮风下雨的声音,还有睡觉的人。

  这样一描述,都是生活里很平常的事情,大家对诗意再不理解,对这事情却极容易明白。

  五个字、五个字地很朗朗上口,于是当天村童们就唱童谣似地背着诗开心地回家去了。

  原本对丁石头一个少年郎开村塾当夫子的事心存疑虑的人,见自家孩子那般自然而熟练地背着唐诗,心中忧虑就少了几分。

  第二天上午,秦风酒楼的伙计就赶着马车进村了。

  “周管事说,这雨汛应是过去了,怕你们木耳晒多了不够地方存放,先来收一批走。”

  “好说。”丁石头笑了笑,便把装木耳的箩筐、盘箕都搬了出来,伙计仔细看过,满意地装进自己带来的称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