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小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阶段,她将自己的村塾当作幼儿园到小学过程,因而这个安全问题比学了几个字更重要。
话,自然要在最开始时就说清楚的。
“你说得有理,到时有外村孩子过来,我们也过来帮着认认人,知人根底再收进来,”
村长立刻表态。有他们南城村本地人来认人,附近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是谁家的,自然都是清楚的。
丁石头再次作揖道谢。
她肯扩招,在大家心里都很期待,毕竟谁家亲戚里没有几个到龄的蒙童?
若丁石头真的不比老秀才差,以后谁还会看老秀才的脸色?
接下来丁石头就开始忙村塾的事情,因为扩招,光少年们预报的人数,就快到达十个了。
虽不排除不来的,但同样还有没预报的人数呀,而这些外村孩子,四岁到七岁的都有。
因此,原本想亲自掌勺的丁石头,最后还是决定将流水席交给村长安排,她直接拿了三两银子出来。
虽然她之前做过八碗席,但按村里习俗还是准备四碗,加上酒水和米饭,三两银不多但也能办得体面。
当然,酒席自有人采办,而席面还是在丁家厨房里办出来,谁让丁家厨房是全村最大的呢,光锅灶就有那么多了。
早有人好奇问过丁石头,为何砌了那么多锅灶。丁石头只是含糊解释,以后家里要喂猪,有个专门的锅灶方便一点。
平日他们人少,就用小灶还能省柴,有需要时用到大灶也方便。
丁家这么多灶台,都算在建屋的成本里,算是陈六给足了面子,丁石头心中明白,也在宴请上回馈,算是交了个朋友。
三月十五,来帮忙的不但在村长家的人,还有几个耆老家的人,洗菜、切菜、炒菜根本用不到丁石头。
要用到的桌凳也有江虎子他们一众少年人们抬了来,就在堂屋、敞屋、院子里摆了起来。
大家爱坐哪儿就坐哪儿,吃完了就走,二排接着。
丁石头四处看大家的准备情况,忙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白操心,因为这都是大家做惯的事,谁帮忙干什么活儿,都是有路数的。
正文卷 第220章 还是要读书识礼的好
就连泡茶都有一群小姑娘,小福姐妹都差点抢不到活儿。
不过得这个机会,也让小福姐妹和村里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们熟悉了不少。
她们来了这么久,不是进城做工,就是在家干活,根本没有串过门子,和村里姑娘并不熟。如今一起泡茶、洗茶杯,聊着聊着就熟了。
丁石头四处逛了逛,就发现王翠花和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们在正屋门口张望,不由撇嘴。
哪有客人跑人家正屋逛的?当初看新屋早就都看过了,如今摆了家俱住了人,再往屋里蹿是失礼的。
何况满村人都知道,丁家的家长是丁石,丁石是个即将开村塾的少年。
你几个姑娘家往人少年屋里看,像什么话!
其实丁石头也早有防备,一早就将内室门上了锁,箱子、赵简送的两床被子都在内室呢。
外面小厅除了炕和赵简送的炕桌,还有后来新打的一只炕柜、一张书架,加上之前打的一套桌椅,就没别的物品了。
有眼睛都看得出来,这是丁石读书的地方,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也叫书房。
就连村里妇人来看热闹,也不会闯进丁石头的正屋去,妇人跑人家读书人的书房干什么?
回头让村长他们看见又得一顿训斥。
自那天村长和耆老齐发声之后,那些妇人回家就挨了骂,还被自家儿子埋怨丢了人,之后对丁家再也不敢大意了。
虽说书房摆了书桌、书架,但丁石头仍然没有将书籍和笔墨纸砚拿出来摆着。
她到不怕少年们失手,就怕妇人起心思。
不过她站在厨房屋角看着并没有出面,过了一会儿就有几个帮忙的妇人经过,对王翠花她们说了几句调侃话,很快就把那些小姑娘给羞走了。
丁石头摇了摇头,暗叹这南城村里的风气,姑娘家大胆,妇人竟然会开未嫁小姑娘的这种玩笑,真是……
果真还是要读书识礼的好。
她一个流浪的孤儿都生了这样的念头,可见这样的风气有多露骨。
只不过她在开女塾与扩招启蒙班之间选择了扩招选项,这些已经长大的姑娘就算了,教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