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看热闹的村里人少了一些,但少年、妇人、小姑娘们,还是很多,送学童来的外村人看了会儿,就放心地离开了。
今天做的是豆沙包,是早上丁石头做好了豆沙,再交给小福姐妹去做的。
虽然每天要负责两次茶点,但没有像以前那样起早摸黑去干活,更不担心风餐露宿,她们都很开心。
见她们开心了,丁点心中的那点情绪也就没有了。
困在这里就困在这里吧,当初决定在这里落户时,也就差不多困在这里了。
但老大也说过,他们年纪大起来,尤其是妹妹们渐渐大了,应该有个安稳的家,而不是一次次换地方。
四处流浪虽然自由,但也很不安定。
没有身份,没有家业,没有明天。
那是过去。现在,老大希望他能读书,以后至少考个秀才回来撑起这份家业。
扫除了心中的不安,丁点的状态都变得不一样了。
老大在教书时,他就拿了《千字文》坐在敞屋门口看。
少年们发现了他读的是《千字文》,也凑过来听他读,并在心中默默复习着学过的部分。
很快他们就惊到了,因为丁点将《千字文》读完了!
于是大家请丁点多读几遍,他们也跟着小声地念。
要背书并不难,只要记忆没差到过目就忘,多读几遍总会记得住。难的是看见这个字认识,能写出来,能组词、造句、应用在其它语法文字里。
而丁石头的教学方式,教的不只是一个字,而是将组词、造句、语法应用和例句、例文都教了。
因此,表面上看教字很少,实际上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的。
试读仍在继续,每天都坐在村道上,春风习习、温暖舒适。
如果有学童犯困,就让他站起来,或者站到前方的侧面,丁石头会不时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注意力。
下了课就带他们练习行礼、问候、做游戏。
每天总会有一节小课温习前面的内容,再留出时间教一首歌或是一首五言诗。
几天下来,每天背着小书箱前来的学童,根本没打开过书箱,尽管书箱中其实什么也没有。
因为丁石头说过,前三个月不用笔墨纸砚,而书这么贵,谁会启蒙就买书装着?
正文卷 第231章 确定入塾
大家依然不会写字,但能背几首唐诗,能说出不少常识和故事,懂得礼仪,知道了历史上许多讲孝道、有礼貌的名人。
每天学童们回家,家里大人肯定会仔细地询问,今天在塾学里学了什么、吃了什么、和同窗好不好,有没有被丁夫子打手心。
每当这时,学童们都一脸自豪地讲述自己一天的经历,也十分生气地为丁石头辩解。
“老师从来不打人,也不骂人,就是回答问题错了,也只会让人唱歌,还有围着同窗跑步!我们现在都能数到一百了,因为每次要跑一百步!”
家里老小听了都会笑起来,于是话题总会转到今天都谁跑步了、谁唱歌了。
而听到自家孩子能清楚地叫出同窗的名字,清楚地表达发生了什么,都很高兴。
上了学就是不一样!
因此,十天未到,丁石头就听到不少学童一脸欢喜地拉着自己,说他能继续上学了。
看着越来越多确定入塾的学童,丁石头自然也是满心欢喜,如果这算第一份正式创业,那么她已走出顺利的第一步。
三月二十五日,最后一堂课上完,外村的家长们都拿了钱出来,在看过名册上的规则声明确实如丁石头所说无差,纷纷写下自己的名字。
这次没有谁再表达不满,给钱也很爽快。
本村学童见外村的同窗们都交了钱,急得就跑回家找自家爹娘,生怕落在后面。
而丁石头和丁点忙着数钱,根本无暇去阻止那些孩子。
有的人拿的是银票,有的人则拿了十吊钱,一千个数,还好每吊只有一百文,小福姐妹也能数得过来。
好一阵忙活之后,约定四月初一行完拜师礼后就直接上课,规矩照旧,如过去的十天那般。
当天夜里,他们坐在炕上又把钱数了一遍,好不开心。
丁石头陪他们说笑了一会儿,就去记帐,这是收入,还有成本也需要扣除。
“明天我们进城一趟,给你们添些衣裳,我也要买几刀纸回来,我想了个新招,让家长们觉得这束修给得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