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26)

2018-03-05 燕七雪

  丁石头比村长更为难地开口。

  “也是,与其以后再改,不如现在一并解决,新屋总要好住几十年。”村长点头,翻新不用登鱼鳞册了,但重建是肯定要的。

  “这样吧,我找耆老们过来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你的买屋钱减去五两,你再拿二十五两来建屋,工匠包你材料、自备吃饭问题不用你操心。”

  “我安排几个小工帮忙,工匠不用付钱给他们自然乐得活儿方便些,也不会来多收你的钱了,你也不用给工钱,管三餐茶饭就好。”

  “最少十天,最多半个月内就交屋,你买屋、改建一共要花的成本最少就是五十两,到时再给你换屋地契、登鱼鳞册。”

  “如果你没那么多钱,可以和工匠包头签下分期还款的文书,都是一村的人,你建了屋在这里,也不怕你跑掉,我想他们会同意的。”

  村长为丁石头划算着,让丁石头很感动,虽然钱还是花了不少,但人家确实处处为她打算了。

  “多谢村长爷爷,您看可不可以这样。若是能谈成各二十五两银子,那我先付二十两买屋,写下五两欠款凭据,算我欠村里的,今年还清。”

  “您再按刚才说的同工匠谈谈,看我第一次要付多少,十五两可好?我再写三张欠款凭据。”

  “第一张五两,第二张二两,第三张三两,分这三次还清如何?最迟一年,也就是明年春天还清。”

  丁石头迅速盘算,垂询地望着村长。

  也就是说,她现在拿出三十五两的现银买屋、改建一起达成,今年内还清十二两欠债,最迟明年春天还清最后的三两欠债。

  虽然债务很重,就算分开来还,在一般农家这么多债也是还不清的,但她却这么说了。

  “丁石啊,虽然摊开来还,可只有一年时间,咱们村就没人能在一年里攒下这么多钱的,何况你们能干活的人可真不多啊。”

  村长担忧地看着丁石头。

  “不瞒村长爷爷,我现在的家底除了一些散钱,就是四十两银子了,买屋、改建先出三十五两,剩下五两用来赚回那十五两欠债。”

  丁石笑了笑,说出她的盘算。

  “城里做工不稳当,我把屋子改建,空出来的地就变多了一块,都种上菜,到时送到城里认识的酒楼去***在街边零卖赚钱。”

  “虽然辛苦,一年下来肯定能赚到一、二十两银子的,就是要钱买菜种、打制农具。”

  “我还想养几头猪,家里小妹干不了重活儿,养猪还是做得来的,而且猪肥也可以肥地,年关时卖猪也能卖点钱吧。”

  “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好,老头子支持你!”村长听了也觉得这是一条活路,也亏这么大的孩子想得周全。

  丁石头正要开口道谢,忽然院子里传来夏秋菱的喊声。

  “爷爷,王大爷爷和张爷爷来了。”

  正文 第33章 也算仁至义尽

  随着夏秋菱的喊声,两个笑容随和的老头便走进了堂屋。

  “大年兄弟,丁家娃娃这屋买好了啊。”张耆老笑呵呵地问村长刘大年,三人之中以村长年纪略小,不过也有五十八岁了。

  “两位老哥来得正好。”村长一边喊孙媳妇泡茶,一边让座。

  丁石头早已起身行礼,便站在一旁,不敢再坐了。

  一个新来户在村子里想要吃得开,还是夹着尾巴低调些做人比较好,尤其像他们这种混混,可不能得罪人被刨老底。

  村长将丁石头的决定说了一遍,也将自己的提议告诉两个耆老。

  王耆老有六十多岁了,家中有四兄弟,两个都做了耆老,大家以辈份区分,叫他王大耆老,晚辈都叫王大爷爷。

  王大耆老摸摸花白胡子沉吟片刻,目光审视地看了看丁石头,这才看向张耆老和村长。

  “虽然一下欠了这么多债,但屋在村里,就算有村民反对,也驳得过去。”

  “既是如此,那就知会一下其他几个,只要咱们都同意了,村里人也没什么好不满的吧,只是这凭白少了五两银……”

  张耆老语气顿了顿,忽而一叹:“只怕这事会过不去。”

  “也对,有钱买建新屋,却来还买屋钱,建新屋是工匠赚钱,买屋钱却是村里公帐,可以拿来维持村里用度,这也是全村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