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她爹威胁她再不安份就随便找个人嫁了,若她再不听她娘教导,连她娘也休了,两个兄弟也时常埋怨她丢了自家颜面。
王翠花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就是这次村里大摆宴席,也没有出来逛一逛。
王翠花不知道,她娘为了她连续托人找了几家考上童生的人家,想要结亲。
然而都被以先读书、不急着定亲为由婉拒了。
别说南城村的少年,整个复学班都统一了态度,让家里谁也别接王木匠家的话。
莫欺少年穷,是丁石头曾经跟他们说过的一句话。
也让他们莫以自己现状而自卑退缩、居于穷苦而不敢改变。
人只要努力,总会寻找到机会,想要翻身发家,还是要再读些书、明些理。
少年们经过一年调教,除了仍保持质朴初心,已多了几分书生气,遇事待事确实稳重了不少。
少年们的家人如今也全然依赖着丁石老大,但凡丁石老大说的,都认真遵守,不敢怠慢。
只不过王家心情却不美好。
如今过了端午节,中秋节便也没多久了,王翠花眼看着要十六岁了。
丁石头及笄之前就与表哥成了亲,王翠花再不定亲就要成老姑娘了。
五月十五是大端午节,虽然有的人家不那么重视大端午,但也有的人家是会包些粽子买些肉菜再过一次节的。
傍晚时,王翠花的娘王方氏挽着一只竹篮笑吟吟地走进了丁家院子。
如今丁家院里有水井,外面又连着塾学,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多,因此除了夜里歇息才关院门,其他时候几乎不栓了。
院子里,李坎和韩逸青正在练拳,丁石头拉着赵简站在井边,正合力打水。
“丁丫头!”王方氏看着井边说笑的人,心里无比感叹,若是自家丫头有丁家丫头一半能干懂事,多好啊。
“哟,王三婶来啦,这是……有事儿?”丁石头将水桶提出来放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诧异。
没人会提着篮子来串门,何况这儿不是村里妇人串门的地方。
“没、没事儿,下午包了些粽子,你三叔让我送些过来,给你们尝尝。”王方氏见丁石头脸色并未冷下来,连忙走上前。
“让三叔三婶费心了。”丁石头朝厨房门口站着的丁点招了招手,让他过来提水,她扶了赵简往院子里走。
“正好我家里今天没包粽子,做的是蔷薇饼,婶子等下可要带几个回去,也给三叔尝尝。”
正文卷 第606章 找我家小妹?
丁石头笑呵呵地并不拒绝,不过马上就准备了回礼。
“蔷薇花饼?”王方氏有心想拒绝,但蔷薇花饼她没吃过,不过听儿子提过。
她的大儿子王新发一开始被江夏村塾退学后,并没有马上投入九九塾学,就在家里跟他爹学木匠。
后来九九塾学有了复学班,他晚了半个月还是来上学了。不过年纪还小,这次只是见识了一下考试,与童生无缘。
小儿子王新祥去年也跟着到了启蒙班,八岁娃一下就把六岁的狗娃给比下去了。
不过这对兄弟和他们姐姐不同,性格开朗纯良,很快和大家玩成一片。
不过他们的爹做工匠活儿多,他们得空也去作坊里帮忙做点小活儿。
他们是要子承父业的,所以考秀才虽是目标,却不是一定要考上。
去年到今年,王家伴着九九塾学做了不少生意,家业虽比不上陈家,但日子过得更加宽裕。
读书是为了识字明理,让以后家业更好传承罢了。
但今天王方氏过来,却不是为自家儿子读书的事,儿子根本没让她那么操心。
王方氏被丁石头挽着手去了厨房,看着小福在小灶前炒菜,铃铛姐妹一个在大灶那边烧火,一个在洗青菜,再次感慨。
丁家没有爹娘怎么了,孩子们个个勤劳懂事,小日子照样过得红红火火。
丁石头请王方氏在桌边坐下,亲自给她倒了一杯茶,又装了一盘蔷薇花饼过来放在桌上,请王方氏吃。
“馅儿香香的,皮儿脆脆的,确实好吃。”王方氏尝了两口,忍不住笑夸起来。
“这个做法不难,婶子喜欢可以回家试着做一做,新发和新祥也喜欢吃。”丁石头笑吟吟地看着王方氏说道。
她可不信这妇人平白跑来送粽子,送了粽子还有闲空坐在这里慢慢吃饼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