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菜价也不赖,长得还快,三个月左右多能出产卖钱了。
像辣椒、茄子,摘了一批又长一批,等收蔫藤时,都到深秋了。
秋天扒了藤重新垦地,再种冬菜,一季接一季根本不闲着。
去年许多人家没跟上,却多是看着丁家的红薯出产、有新鲜蔬菜吃,今年都早早来讨种籽、秧苗,通过少年们而学了耕种方法。
不说别的,这红薯很快就成片出藤了,每天不愁新鲜青菜吃,吃不完就自己摘了扎成小捆进城卖。
秦风酒楼虽说收蔬菜,但就是吞不下这长得比割的还快的红薯藤,每天最多只要三、五十斤,但他们会优先收南城村的。
毕竟周管事是明白人,关键人物就在南城村。
不过其他村子跟着种菜,已经开始尝到甜头,先赚些小钱买油盐已是很高兴。
慢慢地积攒起来连束修都没那么吃力了,自然更加高兴。
丁石头只作不知,反正她的计划要一步一步实现。
铃铛姐妹用果盘装了洗干净的杨梅送过来了,丁石头请大家吃。
“好甜!”陈朝华拈起一颗放进小嘴,突然眼睛一亮。
正文卷 第618章 下一届启蒙班学童
本来正要说甜的妇人们顿时笑了起来。
“用淡盐水泡了下,酸味少了些,更加可口。泡过再换清水稍微洗一下,把水晾干了更好吃。”
丁石头也吃了一些,笑看着又伸手拈了一颗的小孩子,简单解释了一下。
但她也没有仔细解释这么做的理由,不过是简单告诉人家做法。今天时间有些仓促,不然要先洗再泡,泡过之后再洗,再晾干水渍。
当然现在是吃杨梅的季节,她是打算做盐渍杨梅的。
山上有杨梅树,不过她需要那么多杨梅,也不好意思跟村里人抢份额,有钱就城里买去。
妇人们听了她的话,都在心里默默记下。
平日她们在家打水洗泡一下就算不错了,到是没想过要用淡盐水。想到上回丁家送的草莓,也是交代要用淡盐水泡一下。
江虎子回去有解释丁石说过的原因,现在联想起来,她们心里也有些明白了。
然而她们比平日多吃了几颗便不吃了,可能是过往经验,让她们担心吃多了倒牙口。
一会儿吃饭会受影响,若是咬菜咬不动,可就丢脸了。
“娘,我还吃一颗行不行?”陈朝华伸出的手被江杏花捉住了,可怜巴巴地望着她。
“说话算数?”江杏花依然板着脸,不过表达了沟通的意愿。
“男子汉大丈夫!说话当然算数!”陈朝华立刻用力点头,大声说道。
看来是被人教过信诺是什么的孩子,丁石头不禁露出微笑。
陈朝华如愿得到了一颗杨梅,但眼睛却依然有些不舍地看着果盘。
“等下吃饭可有好多肉吃。”丁石头这才开口,却是突兀地来了这么一句。
江虎子在一旁突然撇了下嘴,有些好笑地看了丁石头一眼。
“……”陈朝华呆呆地看着丁石头,表情有些思考,突然他眼睛眨了眨,“对噢,杨梅吃饱了,可就吃不下肉了。”
小家伙说完还伸手在自己的肚子上摸了一下,下意识的动作,却是萌态毕露。
一屋人都被他逗笑了。
丁石头抿了抿唇,努力维护自己身为师长的形象。
陈朝华今年满三岁,明年开年就会成为下一届启蒙班学童。
但是她记得在去年时,刚成立的启蒙班里,就有几个三岁、四岁学童,平日里也是萌萌的,但是会努力跟上她教学节奏,有模有样地表现着。
不过,到底还是年纪小了些,今年新启蒙班一出,就被她送到新班里去了。
又大了一岁或半岁的他们,在新班里比旧班里更适应,表现更好。
突然外面又热闹起来,丁石头挑眉,立刻站起了身。
“我带朝华去外面看整队去。”江虎子突然走过来牵了外甥的小手就往外走,和丁石头打了声招呼。
丁石头正等着赵简回来,闻言便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们也看去,我还没看过呢。”屋里传来江杏花小声催促陈福旺的声音,也是雀跃不已。
于是他们夫妇便也去了院门口。
因为人多,整队一般不在院子里,只有天气不好时才会集中在院子和屋檐下,平时就在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