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471)

2018-03-05 燕七雪

  “他们以这个年纪考上童生,已是撞了大运,若继续考上秀才,就是继续撞大运,若是没考上,也不奇怪。”

  赵简却笑了笑,说得意味深长。

  “别这样,说得好像没有你功劳似的。”丁石头却不依了,“咱们只是不走弯路,直奔科举目标去的罢了。”

  “嗯,童生试大捷,有咱们的方式,也有朝廷的恩宽,但院试就不一定了,太多未知数,咱们自己先要有思想准备。”

  赵简收势站起身,朝丁石头方向伸出手。

  “知道了,到时咱们还是那么说,去考场见见世面,不要以为一口能吃出胖子,这场是为下一场做准备的。”

  丁石头上前扶住赵简,心里明白,赵简是在安抚她,是她觉得有压力而想多了。

  “就是这样,不要被农家人过高期望迷了你自己的本心,明年就算一个不中,也不是咱们的问题,能一次考中这么多童生,已是别人比不上的。”

  赵简摸摸丁石头的头,柔声道:“能教出这么多知书达理、懂得忠孝礼义廉耻的读书人,这是你的功绩。”

  正文卷 第652章 与田庄那边不同

  丁石头见赵简这般夸她,顿时高兴得当场就抱住了他撒娇。

  院子里其他护卫默默转头看向别处,主子和石头姑娘随时随地秀恩爱,他们只能自戳双眼了。

  第二天清早,刘学贵和杨诚、李德善就正常来上学了。

  丁石头没有让他们演示带班情况,而是让他们进入队伍,这两天在这里只当学生。

  这也是对他们工作的信任,而且当了这么久的老师,突然又回到了队伍里,让他们也有些兴奋。

  之后复学班上课,赵简优先让他们三人拿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给他们做了讲解之后才继续按按例讲课。

  赵简的课,其实少很一本书、一本书去读、去讲,全部是围绕着科举来的。

  就像一个老师一直讲历届高考例题那样,正书只布置为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家读,有不懂再来讲。

  而不是逐文逐章来讲,更不会有满堂灌思想,既增长了学生的科举见闻经验,也加强了他们自律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有不认识的字,也是大家另作记录,再来讲,通常这时候丁石头会过来做一些知识点延伸,巩固大家的记忆和应用。

  丁石头现在主带两个启蒙班,对于练字课的班就交给李坎或丁点。

  对于要教认字和知识点的课,能将两班合在一起教的,她亲自来教。不能的,看情况分配给郑四虎和张继发。

  有时是巩固知识的课,她就直接交给郑四虎和张继发,她自己反而呆在家里干点别的事。

  因此,郑四虎和张继发就像她亲自带的新老师,但现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带班,不算工钱。

  但丁石头根据他们的意愿,参考他们的学习进度,决定从七月开始将他们正式列为九九塾学的老师。

  六月再带一个月,七月就将南城村九九塾学的两个启蒙班都交给他们俩。

  而且从七月开始,他们也要住在这边,不过与田庄那边不同,没有四天月假,和平时沐休一致。

  刘学贵在田庄只带三个月,也就是八月会回来南城村,那时,丁石头打算带上他和江虎子去一趟城南五十里外的田庄。

  五月三十本是沐休日,刘学贵和杨诚、李德善却是早早背着书箱同王钱回田庄去了。

  有了一个月的适应期,如今再离家,他们精神状态好了许多,没有那么惶惶不安,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不再那么忧心记挂。

  自然,除了收到家书讲了许多田庄那边的环境和生活,他们如今回来,自然也是说了许多,为家人解惑,让家人安心。

  而他们这次回田庄,也带去两筐由复学班抄写出来的书册。

  和当初南城村启蒙班一样,由大家自己抄书,再一张张装订起来,累少成多,就能攒成一本书。

  复学班几十个人,一人两遍就有一百多本书。

  例如现在抄的是《三字经》,一百多本,不但田庄那边八十学童的启蒙书有了,就是南城村这边今年的启蒙班也有了。

  都是丁石头裁出来的竹纸,到时装订起来,不过是模样简朴一些罢了。

  从去年开始,大家都有抄书经验,到也不难。

  而且笔墨都是塾学提供的,也不花他们的钱,每天就在塾学里利用休息时间来抄,根本不用一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