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一个农家姑娘出嫁,若不是家境很好、人丁又少,一般十两就是很体面的嫁妆了。
但老太太却说出二十两,而不是光想而没说,就说明了她的决心。
丁石头站在篱笆院外听了,心中暗自点头。
虽说不排除老太太是被那对母女刺激到了,但她能说出这数目,对袁翠玉还是真心疼爱的。
二十两对现在的丁家不算什么,但按工价算,田庄佣工一天三十文钱,一个月九百文,连一两银子都没有。
若按物价,丁石头现在睡的大床是一两银子,丁点他们几个的床是三百文钱。
也就是说,家中或嫁女、或给儿子娶媳妇,都是要早早就开始攒钱,而不是等提亲了才开始四处凑钱。
袁家大房有长子,先给长子娶了媳妇,这才准备给女儿说亲,现在才开始攒嫁妆,自在情理之中。
李大娘听了袁家外婆的话也安心不少。
这毕竟是她儿媳妇的娘家侄女,她儿媳妇就担心袁家管不住那后娘,嫁妆的事还要纠缠。
现在老太太发了话,袁翠玉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李大娘和刘学华的爹娘还有袁翠玉都上了江虎子他们之前坐的马车。
江虎子他们几个则走去平板马车那儿。
“我来啦!我来啦!”袁柏一路嚷嚷着跑过来。
不但有书箱,还有一只大包袱挽在手中。
他今天也在地里干活,听到袁方来报信,他爹娘当场就把他赶回家。
反正他还没出力,能干的事情是有限的,但回南城村坐马车是要花钱的,现在有人来接了,当然是赶紧走。
他娘亲也跟着回了家,一边让他打水洗澡,一边给他收拾秋天的厚衣裳,连棉衣棉鞋都准备了。
现在是仲秋自然用不上冬天的衣物,但他们希望袁柏接下来好生读书,到过年前再回家。
若是因为衣不够穿回家一趟,车钱不算,也耽搁了时间。
他们也想看到袁柏考上童生。
已经到九九塾学读了几个月的袁柏,自然知道这里读书是与众不同的,也非常有读书气氛,也想搏一把。
二房里知道今天刘家来提亲的事,中午都在这里吃饭,也知道大房后娘脸色难看。
但他们吃了饭就干活去了,并不知道后来闹得越发厉害。
而袁柏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跑得气喘吁吁。
正文卷 第670章 回村
在知道他来这么晚是洗澡去了,气得江虎子差点揍他一顿。
“让老大和表哥在这儿等你一个,你小子真能耐!”
袁柏被说得一脸心虚。
赶紧将行李往平板马车上一放,就跑过来朝正要上马车的丁石头作揖致歉。
又朝马车里瞄了瞄,给赵简也问了安。
丁石头被他讨好的反应逗笑,让他赶紧上车,便朝李坎看了一眼。
“回村!”李坎吆喝一声,马车就扬鞭前行。
几辆马车还有不少骑马的人,这阵仗在袁家村也是很少见的。
村里人看着远去的队伍,都在议论这丁家有钱。
但丁石头已经听不见了,马车很快出了袁家村,回到三岔口就往杭城方向走。
三岔口有个驴车搭客的点,附近村子的人就在这里搭车。
但袁家村到南城村,两头都要走一段路。
一天来回走两趟就要大半天时间。
还好丁石头他们坐的是马车,又不用半路截客,因此跑得还算快,在落日西临时,总算回了村。
村子里炊烟四起,田里也还有人正忙着割稻。
丁家这次护卫都走了,只有三姐妹在家里,不过两个启蒙班正常上学,白天还是很热闹。
葡萄园里虽然没有“长工”们看守,但村里少年自觉担起了看守的职责,到也赶跑了好几个想要顺一挂葡萄走的妇人。
郑四虎和张继发更绝,直接在整队时教导那些小学童们,葡萄虽然好吃,但不是自家的东西,还是丁老大家用来赚钱之物,岂能被人偷吃?
偷吃是不对的,是坏人。不但自己不能偷,也要提醒家里人不要做小偷,还要多帮老大家盯着些,不要让人偷。
一连串小偷的概念灌输下来,天真纯良的孩子们个个认真点头,不但自己望着葡萄园满满的葡萄流口水而不起贪心,也真是在家里时时提醒着。
有了这样的叮嘱,有知礼识趣的人家,也会警告家里起了心的那些妇人,不要让孩子在塾学丢脸,以后被同窗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