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493)

2018-03-05 燕七雪

  因此这事一直拖着,结果茶楼没开成,先开粮行了。

  但这次恰好就有合适的地方。

  说合适是因为酒楼在城西南一条二街上,而粮行却在城南一条二街上,两家铺子从上方来看角度,呈三角之势,恰近两个角点。

  按理现在正是收粮之后卖新粮的好时机,不可能有粮行会在这时候抛卖的。

  但这家粮行的老板却是有名的孝子,虽然这里生意不错,他家却不是杭城人。

  家中父母年迈而老母又病重,孝子想着在外混得再好,家中高堂无儿长伴膝下便是不孝。

  思之再三,决定回老家开粮行去,既照顾了老父母,万一老父母百年之后还要守孝三年,若是仍守着这边粮行,难免不便。

  叶柏知道这事,还是为了帮陈拾寻找粮商转卖他们收来的粮食,结果就这么赶巧,几乎是连夜赶去把粮行以对方开的价买下了。

  富贵楼这一年在杭城颇有名气,赚多赚少,人家要买间粮行想必是没有问题,粮行老板也没多想,当场就收钱交契。

  而且粮行也是刚收了一些新粮上来,加上原来陈粮一起,新的按实收价、陈的按八折优惠,一起卖给了叶柏。

  这粮行老板也实在,见叶柏都没还价,自然也干脆,陈粮做八折,是很大优惠了。

  而粮行老板在签了买卖契约文书之后,第二天就一家人收拾了行李和重要物件,几辆马车热热闹闹走了。

  而且离开之前,粮行老板还贴心地将叶柏领着去附近几家铺子打了招呼,证明粮行已转手,以免以后产生什么纠纷。

  正文卷 第682章 不是皇商

  粮行是由叶柏出头买下的,陈拾没有去管。

  到时陈拾会以田庄卖粮的身份和叶柏打交道,这样也能分散一些注意力。

  毕竟田庄种出来的东西太多了,最好是别让人发现粮行和田庄是一家的。

  必要时,他们可以将粮行再次转手换人。

  只要产业在自己手中,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现在前提是先买下来。

  因此,丁石头在家悠闲地做着秋天的厚袍、冬天的棉袄时,粮行已解决,收来的粮食有地方存放也能及时消化出去。

  粮食进了粮食就是叶柏的事了,陈拾继续安排挖红薯的事。

  而秦夜他们这些长工,在静悄悄收完葡萄之后,也开始挖红薯。

  有田庄大产量,南城村这十亩地并不打算都做红薯粉条,但也没拿去城里零卖。

  如今和平年代,虽然穷家人太多但也没有谁饿死了,因此,第一批红薯当然是用来赚钱,以及留种。

  在这个基本上,丁石头蒸了红薯当下午点心,让学童们每天吃一个。

  而且还做了红薯饭、刨了红薯丝做菜,把她能想到的吃法都试了一遍,这才开始做红薯块和红薯条。

  这不是当饭吃,而是可以当零嘴吃的做法。

  将红薯洗干净、去掉烂皮,上锅蒸熟、蒸软,捣烂,再用细纱布铺在盘箕中,用平底锅摊平摊薄变成红薯块,冷却之后放到盘箕中晾晒。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布包起来留一漏角,再挤到细纱布上,变成一条一条地晾晒。

  晒干之后收起来,就是生红薯零嘴,可以直接吃。或者下油热锅炒炸,变成干货。

  还可以在捣烂的过程里加上芝麻,到时吃起来更香。

  自然,这些东西做出来,除了自家可以消耗一部分,多的也能拿到粮行去卖。

  秉着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她希望粮行也能结合杂货铺的作用,增加一些适合在粮行和粮行一起卖的商品。

  比如刚才说的这些,比如酱制品、干制品、卤制品,甚至油盐酱醋等等。

  只要是跟吃有关的物品皆可合理铺货。

  而这些货,庄子里都可以产出。

  但现在还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物铺货,不过光说也够让最近做生意很起劲头的叶柏和陈拾心动了。

  可惜他们不是皇商,不然以这些外面没有的东西打开行市,那赚头恐怕是赵王其他产业都比不上的。

  但他们忍住了,现在不方便提更远的计划,先将眼前的脚跟站稳吧。

  九月,所有人都在忙这些事情,但对农家来说,收秋已结束,转身又投入到耕作劳动中了。

  但九月二十是王翠花和宋二定亲的日子,王家人一大早赶着驴车都往宋家村去了。

  丁石头没有去关注宋家给了王家多少聘礼,但通过江荷花,却是知道了个大概,还有王家准备给王翠花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