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510)

2018-03-05 燕七雪

  江袁氏一一教导着,又笑呵呵地道:“我和他奶奶帮你先做着,你自己想学再慢慢看着做。”

  丁石头听了连连点头,大人的衣衫袍子鞋袜,她都会做。

  可是小孩子的那么小,小孩子皮肤又嫩,她真不知从何做起,更有些害怕,怕做得不好。

  “婶子,这么多布料子搁着也是搁着,你看需要什么直接剪。”

  “还有这几个料子,给她们姐妹都好做衣裳,我让她们自己剪,再让小福给虎子也做一身,让她赶早练练手。”

  丁石头笑呵呵地指了指堆了一炕的布料子。

  只不过小姐妹们拿着剪刀却笑着你推我搡,谁也不敢伸剪,因为她们没剪过。

  “得了,还是婶子你来剪吧,我怕她们一天都剪不下来,中午厨房里就没人干活了。”

  丁石头见五个小姑娘叽叽喳喳地没有胆量,干脆喊江袁氏。

  江袁氏刚剪完小衣裳的料子,也就不客气了,过来帮丫头们按她们的身量子各自剪了。

  江荷花和袁翠玉从来没自己剪过衣料,因为家里从来没有整匹买过料子,都是大人去布庄按各自身量剪的料子。

  丁石头能剪,也给小福她们剪过,不过她并没有伸手,让江袁氏来不是更有气氛?

  最后江袁氏提着一篮子布料又拿了相应的针线回家去,小姐妹们也去厨房干活。

  小厅上安静下来,丁石头想了想,还是自己提剪又剪了几块浅黄色细棉料子。

  按自己的思路准备缝两身不同尺寸贴身穿的内衣。

  刚出生的宝宝、满百日的宝宝、半岁的宝宝、一岁的宝宝,会有不同尺寸,款式也会有些差别,但用同一种颜色。

  因为新生儿眼睛嫩,以浅色系会好一些。

  不过算月份,预产期会在四月或五月,没有现代医学,也不知具体哪一天,但都是天气暖和的时节,不用准备小棉袄什么的。

  何况还有小斗篷呢。

  现在要操心的,就是帖身小衣小鞋了。

  但有江袁氏在,她确实安心了许多。

  果然家中还是要有大人,她再能干,毕竟没有经历过。

  正文卷 第705章 进入冬月

  进入冬月,北风萧萧、天色阴沉。

  陈拾来报,已在东南一条二街买下了三个铺头带一个后院、一个侧院的铺子。

  找了个可靠的生面孔当掌柜,又请了六个伙计在铺子里,他自己只负责供货。

  一个田庄管事负责给粮行供粮,给干货铺供田庄出产的干货,这并没有可疑之处。

  而赵府,也变成了干货铺的货仓,住着掌柜、管事、伙计,以及守货仓的人。

  既然干货铺另请的掌柜,那就和管事一样,上面肯定还有老板。

  至于老板是谁,对外宣称老板不在杭城。

  赵府也撤了门匾和换了屋地契,新主家姓王,但因主家并未入住又是货仓为主,并未挂上新的门匾。

  但入驻了一大批人后,来来往往便有了生气,行人经过时也没那么害怕了。

  叶柏照丁石头的提议,在干货铺子买下之后,就特地领了个王家管事来南城村找陈六。

  陈六虽听过赵府失火死了许多护院家丁的事,但毕竟隔了一年多了。

  而他正好刚完成一桩生意,还没有下家。

  于是立刻答应下来,带了两个族里兄弟坐着叶柏的马车进城看地形、量地。

  陈六从城里回来就到了丁家,感谢丁家介绍的生意。

  “六叔不必客气,也是叶掌柜碰巧认识了那边的管事,生意人嘛,互相帮帮手积个人缘。”

  丁石头笑眯眯地解释。

  陈六走后,丁石头想了想,既然找了个姓王的,那干货铺子就叫“王记”干货铺,普通而低调。

  有了王记,赵府的新门匾就叫王宅,顺理成章。

  冬月十八,王翠花坐上了宋家的花轿,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地出嫁了,嫁妆有十二口箱子,还有两马车家具木器等。

  不得不说,王家是真的疼女儿。

  丁石头和赵简并未送添妆,不过是上午站在村道上看了会儿热闹,然后派了丁点去送了一吊钱喜钱,在王家喝出嫁喜酒。

  王翠花的陪嫁家具打制完成之后,王木匠就开始赶制丁家新塾学的一应教具,打好的不断往田庄送。

  田庄新校舍也是按家门口的图纸建的,这样既有宽敞而整齐的庭院,冬天还挡风,宽瓦檐也能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