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571)

2018-03-05 燕七雪

  启蒙班在京师和周边逛了几天后,就由秦夜等人送回。

  少年们除了要继续带班的都回去了,剩下的则留在京师。

  原本在杭城进了铺子的也退出了那边,而成为这边铺子的主力。

  当然,丁石头挑选了几个有意带班的少年,跟着刘学贵去国子监蒙学。

  明年新蒙生还没开始,今年的先试一试吧。

  这是陈祭酒向赵简提议的。

  那天武英殿外,他也亲眼目睹了那教学阵仗,自问他在两年内教不出那么厉害的学童。

  刘学华和张忠他们热衷做吃,丁石头带他们去中宫给徐皇后做了一天膳食。

  当然主要是永乐皇帝和太子他们吃,徐皇后吃不了那么多,很多都不能吃。

  之后参观了御厨房,便回来负责酒楼大厨房培训厨子的事。

  而江虎子和丁点则负责三家铺子的装修、供货、采办、人工等各项事宜。

  一直到进入六月,所有人都在忙着。

  而京师第一座九九塾学就建立在京师东门五十里外一座皇庄。

  预收蒙生八百人,四十人一个班,需要带班老师二十人。

  时间是明年开年后,因此现在,塾学校舍、课桌、教具、塾学马车等,都由工部安排制造。

  而刘学贵负责在国子监挑选培训带班老师。

  按丁石头的要求,先挑五十人培养,再从中挑选最好的二十人带班,略好的二十人助教。

  其余人继续培训,再挑五十人补进培训,以此类推。

  这样等师资充足时,就能陆续开班了。

  京师塾学八百人,地方上则充分利用田庄、村塾,变成两百人左右便可。

  一名老师带四十个学生,合理使用资源,一间塾学最少百人以上,负责十里八村就近上学的生源。

  当然,有原本就开塾的夫子若愿意合并,自然好谈。

  正文卷 第786章 当街行凶

  但丁石头很清楚,一旦九九塾学普及。

  不但大面积解决穷家学子读书难的问题,也对原本开塾授业也赚钱的小塾学,造成可能会关门倒闭的后果。

  但历史是一路发展的,她不可能为了照顾那些小塾学,而忽略更多读不上书的寒门学子。

  六月,陆续有新鲜蔬菜从杭城运过来,供应宫里,也供应王府和酒楼。

  自上个月将草莓送进宫后,也没断过供应。

  徐皇后大赞,就连挑剔的太子妃都称赞了几句。

  但赵简只为丁家要了葡萄酒的皇商供货权,这些水果蔬菜什么的,放在嫁妆里也成了朝廷农事的一大贡献。

  丁石头这份嫁妆的价值,慢慢地已为朝廷所知,再无人敢质疑赵王妃背景和受害的程度了。

  以后丁石头再进宫给徐皇后请安,太子妃也不敢拿脸色说什么了。

  若论嫁妆,太子妃的嫁妆也比不上赵王妃一个零头,纵使心中不忿,面上却是不敢再有丝毫表露。

  汉王妃还在禁足呢。

  酒楼、粮行、杂货铺子都以最快的速度开了起来。

  虽不是同一天开业,但京师市井很多人都知道这是赵王妃娘家的产业,没人敢上门找茬。

  这天清早,丁石头趁着刚喂饱了小夏儿,赶着去巡铺,却在路上遇见一个策马而来的红衣姑娘。

  “快闪开!”

  红衣姑娘马速不减,骑在马上一脸怒容地嚷嚷着,看方向是要往南门出城的。

  如许多故事里上演的那般,这样的快马过街,必会惊乱无数街上行人。

  一个拿着肉包子在啃的孩子站在路中央,已经吓得忘了逃开。

  一声嘶鸣,马蹄扬起,孩子忘了一切,眼睁睁地看着高头大马朝自己踹过来。

  “找死!”红衣女子怒喝一声。

  “秦夜!”丁石头刚从街角拐过来,只来得及喊一声随行的护卫。

  秦夜急掠而过,王钱也冲了过去,一个抱走孩子,一个跃起夺过马缰往旁边一戴,将马头拽偏,马蹄趔趄,总算停了下来。

  “竟敢夺本姑娘的马缰!”

  红衣姑娘不去看逃过一劫的孩子,却对王钱夺自己马缰的行为怒不可遏,喝斥着挥起马鞭朝王钱甩了过去。

  王钱后退一步亲身避过,红衣姑娘见王钱还敢躲避,立刻从马背上跃下,挥着马鞭就追着王钱打了起来。

  “扇十耳光!光一个都不许吃中饭!”

  丁石头见了也动了气,一直主张低调不招是非的她,扬声要求王钱还手。